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9篇
航空   48篇
航天技术   6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柯普 《国际太空》2011,(10):42-45
异体同构是指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上对接机构的构造是一致的("杆-锥"式对接机构是不一致的),没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周边式是指机构不设置在中间,而是设置在周边("杆-锥"式是设置在中间)。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的优点在于对接后通道畅通,因对接连接环直径较大,承载能力大,适宜大质量航天器间对接;其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质量较大。  相似文献   
42.
径向空气静压轴承静态工作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Calerking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研究轴承的静态工作特性,得出轴承参数与静态承载能力和刚度的关系.为此类轴承的设计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3.
基础加固历来是令人头痛的难题,最近国外推出了一种小型的预制砼组合桩,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文仅对此作一简单的介绍,以供同仁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扩张段的钎料布局及用量工艺方案,根据现有设备及生产条件选用正确的钎料,通过扩张段模拟试验件的钎焊试验,确定了钎料的用量及分布,并运用于正式产品的钎焊.经过检测,未产生钎料堆积及堵塞且符合设计要求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5.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东四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平台于2001年10月被国防科工委批准立项,2002年5月鑫诺卫星公司作为该大平台第一个用户,与研制单位签订了鑫诺二号卫星的研制合同。至此,东四大平台与鑫诺二号卫星作为开拓我国商用卫星领域,参与新一轮通信卫星市场竞争的先锋,走向了卫星研制的主战场。东四大平台及鑫诺二号卫星与前两代通信广播卫  相似文献   
46.
戴光耀 《方舱技术》1996,5(3):17-24
本文叙述了方在载能力试验的内容,简单介绍了方舱承载能力计算与试验结果与以及各种承载能力试验,方法和各处专用试验设备。  相似文献   
47.
本文叙述了方舱动态承载能力试验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方舱运输跌落试验的试验方法与试验结果,并对试验结果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8.
应用CFD技术,采用二维轴对称流动模型对圆形静压油垫内流场特性及其承载能力和油膜刚度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计算,并与静压设计公式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二者计算结果吻合.研究表明,采用CFD技术能够实现对静压油垫的设计计算.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计算准确性.  相似文献   
49.
谢鸣九  朱立平  施丽中 《航空学报》1991,12(12):560-564
 针对连接区常用的铺层比例[0/±45/90]=(50:40:10),选择3种常见的铺层顺序,综合研究铺层顺序对层合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被研究的层合结构的承载能力包括光滑拉伸和压缩强度、圆孔拉伸和压缩强度、及螺栓连接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方向铺层均匀散开铺叠的层合板,在多数情况下性能最优,承载能力最好;将90°层置于外表面的层合板,所试各种试件的承载能力都是最差的。±45°层成对铺贴则压缩强度较差。  相似文献   
50.
本文针对Tsai-Wu张量失效准则对层合板的最大承载能力预测显得保守的缺点,运用刚度退化原理,提出了预测层合板最大承载能力的独立承载原理。作者认为,Tsair-Wu张量准则不能准确预测层合板的最大承载能力;仅用刚度退化的方法来处理也不能完全解决Tsai-Wu准则结果保守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来进行层合板的最大承载能力预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