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360篇
航天技术   148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1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薛光荣 《上海航天》2002,19(6):59-62
提出用空气-乙炔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电化学浸渍液乙醇溶液中镍含量的测定。介绍镍的最佳测定条件并具有良好线性范围的质量浓度,对样品消化处理条件,灵敏度和干扰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重现性,同时具有方法步骤简单,操作容易,干扰少等特点,完全达到了实验室的仪器分析质量与质量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72.
微波散射计主要有两种体制:一种是固定扇形波束体制,另一种是笔形波束圆锥扫描体制。将两种体制的散射计结合起来,成为一种新的体制的散射计——星载扇形波束圆锥扫描体制散射计(RFSCAT)。这种新型散射计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多于其他体制散射计的观测数,因此能提供优于其他散射计的风场反演精度和去风向模糊的可能性。文章首先介绍了扇形波束圆锥扫描散射计(RFSCAT)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扇形波束圆锥扫描散射计的观测数;随后对波束观测到海面分辨单元时的方位角和入射角进行分析;最后结合系统的各项工作参数,给出了观测数仿真分析及其方位角和入射角特性仿真。  相似文献   
673.
674.
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2005年6月4日发表新闻公报,称该局研制的海基X波段雷达系统即将部署到阿拉斯加。这标志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已进入全面部署阶段。五角大楼正在加紧对新型导弹警戒雷达的后期生产工作和运输工作。由于扫描范围巨大,该雷达系统几乎可与空基探测装置相媲美。当这个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核心部件”的装备投入使用后,  相似文献   
675.
以实际零件为例,详细介绍了当零件的结构特征与CAD造型软件造型功能特征相符合时,零件的逆向设计在数据采集、模型重建、修改等方面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676.
大型天线近场测量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所从以色列引进的大型天线近场测量系统,从微波暗室的建筑结构和配套的辅助实施、大型扫描架和射频仪器设备以及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等方面,介绍了其各个分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并列出了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这套设备的引进,对我国的天线近场测量学科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7.
NASA预测,21世纪的航空动力将从今天依靠化学燃烧的能源逐渐转向一个采用混合能源的系统,并将转向基于电化学能源的世界。向绿色发动机过渡的第一步是试验性地发展以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无人机和通用飞机。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特点、种类,以及目前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78.
2011年6月10日,美国德尔它-2火箭成功发射了价值2.78亿美元的"宝瓶座"/科学应用卫星-D,它是美国和阿根廷宝的合作项目,美国称它为"宝瓶座",阿根廷称它为科学应用卫星-D,下面简称"宝瓶座"卫星。它载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多种科学探测仪  相似文献   
679.
680.
采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在自制的电解槽中制备n型〈100〉晶向多孔硅条状阵列。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生成的多孔硅进行形貌观察,并对多孔硅条状阵列的生长速率与形貌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多孔硅的生长速率主要由临界电流密度决定,多孔硅生成初始阶段产生锥形刻痕的原因是初始电流密度比较小,加大电流密度可以消除刻痕。多孔硅分又是由孔间距远远大于自由电荷区而产生的,而深槽中出现分立小孔的原因是反应产生的氢气阻碍了阳极氧化的进行。本实验结果对开展多孔硅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