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2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153篇
航空   1219篇
航天技术   177篇
综合类   154篇
航天   4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提出了城市化发展一般经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并提出了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资本扩张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市场机制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基础性机制,大城市超前增长,城市经济要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乡村人口进入城市门坎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化的速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32.
为了在直升机燃油系统地面模拟试验中准确地模拟油面角,本文介绍了试验台转角与油面角的关系,并给出了转换结果,同时,提出了一种用油箱内增压来模拟过载的设想,使在模拟试验时,油泵供油更趋真实,通过简化计算,给出了确定气压力的方法和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33.
光纤陀螺     
本文阐述了光纤陀螺(FOG)技术的发展概况、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分析了FOG的主要误差源及改善性能的途径,最后通过介绍国外某些具体的FOG产品实例来说明当前的FOG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34.
本文针对舰船等大型栽体的姿态测量,采用GPS载波相位双差测量法来确定载体的姿态,应用载波相位确定栽体的姿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整周模糊度的确定。文中利用空间几何关系,来压缩模糊度的搜索空间,以加快模糊度的解算速度。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对文中的方法进行了检验,在静态用3.48米长的基线其偏航角精度优于0.06度,动态时用3.48米长基线来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通过试验该测姿系统在实时性、精度、可靠性等方面能满足精确定姿要求,是实现动基座惯性导航系统快速初始对准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5.
三角翼低速动态大攻角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对后掠角分别为X=60°、70°和80°尖前缘平板三角翼模型和一个前缘后掠角为(76° 40°)的双三角翼模型在低速风洞中作大攻角俯仰摩波运动,振幅am=30°、60°和90°,缩减频率K=0.01~0.12,基于根弦长雷诺数Re=2.76×10^5~8.23×10^5。进行了六分量动态气动载荷测量,动态流动显示和70°三角翼上翼面非定常压力测量,并分别与对应的静态试验结果比较。分析了运动参数包括缩减频率、振幅和Re数、后掠角对气流动态迟滞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提出了飞机机体角运动会引起GPS测速误差这-GPS应用中较为精细的技术问题,推演了机体角运动引起的GPS测速误差与GPS天线安装位置,机体角速度和飞机姿态角,航向角的关系,用真实参数演算分析了这种误差的大小,并通过实际工程应用验证了分析这种误差后对提高试飞结果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的效果,最后指出,飞机机体角运动引起的GPS测速误差是GPS用于飞机测速的一项不可忽视的主要误差。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现有速率陀螺仪中微小弹性元件扭杆扭转刚度及迟滞角测试方法的研究,运用了新的测试方法,重新对测试装置进行了设计并引入了单片机控制系统,提高了测试方法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38.
钝锥大攻角超声速分离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最近,张涵信等人在传统的Beam-Warming隐式、无迭代、空间推进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边界层方程的性质,设计了一种可用小步长推进求解抛物化NS(PNS)方程、而不会引起解的“漂移现象”发生的方法。这种方法对轴对称流动的计算是成功的。本文就是将这一思想推广应用于大攻角有周向分离的流场计算。求解的区域为具有薄亚声速层的有粘与无粘干扰的整个激波层内的流场。在对攻角α=0°和α=20°的球钝锥的计算中,关于壁面上的压力、热流率及流场的涡旋结构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文中特别研究了钝锥大攻角绕流的流动分离图象。 为了增强块三对角矩阵的主对角优势,通常在差分方程的左端附加二阶增量项。本文以选取适当小的推进步长的方法来达到增强主对角优势的目的,不需再附加二阶增量项,从而提高了解的精度。  相似文献   
39.
用于被动寻的导弹的带末端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被动寻的导弹在较低的平飞弹道情况下,以较小的俯冲过载和最佳攻击姿态精确命中目标;采用带落角约束的变结构导引律,对弹目距离及距离变化率进行估计,克服被动寻的导弹不能测距的约束,同时使切换开关增益随时间自适应变化以减小俯冲过载;利用某型在研被动寻的导弹的气动参数,对此变结构导引律进行了数学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较低的平飞弹道约束条件下及过载要求范围内,该导引律能以期望落角命中静止与机动的坦克目标,对弹目距离变化率及距离的较大估计误差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0.
大攻角非对称流动的非定常弱扰动控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顾蕴松  明晓 《航空学报》2003,24(2):102-106
 研制了一种新的大攻角细长旋成体非对称涡的主动控制技术, 即在细长旋成体头部施加非定常弱扰动来控制头部非对称背涡。应用七孔探针测量的空间截面流场揭示了非定常控制下非对称涡变成对称涡的流态特征。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完全消除背涡的非对称性及其产生的侧向力, 并且有效控制攻角范围从30b直到80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