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128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61.
扩压器叶片形线逆命题设计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遗传算法结合神经网络技术通过对候选叶片表面速度分布与目标速度分布之间误差的极小化,求解给定表面速度分布下的扩压器叶片形线。叶片形线利用Bezier曲线参数化表示,候选叶片形线的流场分析由BP神经网完成。   相似文献   
62.
扩压器前缘几何结构直接决定着扩压器的性能和内部流场特性,为进一步拓宽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以高负荷离心压气机为研究对象,利用经过校核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扩压器叶片前缘开槽流动机理研究,详细讨论了扩压器开槽对压气机性能及内部流动影响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扩压器叶片前缘开槽能够在保证离心压气机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其失速裕度提高13.5%,与原型扩压器相比,扩压器叶片前缘开槽所诱导的间隙泄漏流能有效抑制扩压器通道内的流动分离,从而提高了离心压气机的稳定裕度。  相似文献   
63.
下吹-抽吸式高速风洞的起动和运转对模型测试有重要影响。为分析试验模型和扩压器对风洞起动和运转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使用二维轴对称模型对Φ0.5m高速风洞的流场进行了研究,控制方程为粘性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对马赫数5和10两种状态下的流场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段基本流态受试验舱静压控制,收集器对流动状态有很大影响。当带模型运转时,试验段内激波结构更为复杂,出现明显溢流,总压损失更大,所需起动压比越大;扩压器平直段直径决定了其静压恢复效率。扩压器平直段直径增大或安装模型时,临界运转压比都会明显增大;且马赫数越大,受到的影响越大。马赫数5带模型起动时,扩压器平直段直径0.5m,气流壅塞,风洞无法启动。无模型时,当平直段直径0.45m,扩压器不能发挥静压恢复作用,风洞运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4.
为了研究不同的排气扩压器(简称排扩)直径、排扩形状以及排扩与单边膨胀组合喷管模型之间的相对位置对缩比喷管试验推力测量的影响,对3种排扩在不同的长径比下,进行了共6组风洞试验,同时对相应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排扩的形状对喷管测力影响很小;大直径的排扩2的距离变化对测得的推力系数基本没有影响,但小直径的排扩1在排扩入口与喷管出口齐平工况下测得的推力系数明显小于喷管伸入排扩工况;在喷管模型伸入排扩工况下,排扩的直径对喷管测力基本无影响,但是在喷管出口与排扩入口齐平的工况下,使用小直径的排扩1会使测得的推力系数偏小。因此,排扩的几何参数变化对喷管外壁面的边界层流动影响很小,在排扩对喷管出口流场产生雍塞时,会影响喷管的推力测量。  相似文献   
65.
S弯扩压器内旋流的自动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流的自动抑制意在建立一控制系统对飞行中进气道内旋流进行实时控制,以求在各种飞行状态下,进气道内旋流均较小.文中首先对旋流的监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分析,给出了监控参数与旋流之间的关系及控制措施对其关系的影响.接着建立了一套简单的旋流自动抑制系统,其中以进口段可调导流叶片作为控制措施,用步进电机带动叶片转动,通过对旋流状态的监测,由一台386微机计算、比较并调整叶片的角度.实验证实,该系统工作正常,当气流攻角不断变化时,自动抑制系统不断调整叶片角度.对抑制前后旋流的测量表明,该系统可在各种攻角情况下对旋流进行有效抑制,抑制后的旋流不再有明显的单涡旋流特征,当攻角|a|≥40°时旋流可减少70%左右.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不同进口条件对压气机出口导向叶片(Outlet Guide Vane,OGV)/前置扩压器流场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合成涡方法与白噪声方法生成进口条件,研究不同进口条件对流场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并与文献给出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合成涡方法生成的进口速度场满足试验测得的时均速度分布与脉动均方根分布,且其生成的进口湍流结构可传播到下游较远处;合成涡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OGV内的流场,与白噪声方法相比,所预测的OGV吸力面分离区较小;在OGV出口截面、扩压器内和扩压器出口截面,采用2种方法得到的速度分布相差不大,与试验相比分布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67.
为了改善扩压器与叶轮之间的气动匹配,针对斜流/离心叶轮出口复杂的3维流动,以及扩压器叶片不同展向位置气动 负荷分布特征,提出基于任意中弧线造型的扩压器3维弯扭叶片设计方法。该方法在根据叶轮出口流场优化扩压器叶片攻角的 同时,通过对造型截面中弧线任意调整实现扩压器叶片载荷分布和局部流场细节的优化。以某高压比斜流压气机为平台,采用上 述方法完成了对其斜流扩压器的改进设计。3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与原方案相比,扩压器改进后斜流压气机设计点至近喘点范 围内效率提升约0.3个百分点,设计点流量基本不变,设计转速喘振裕度增大1.0个百分点,在设计点及近喘点状态下扩压器通道 流场均得到了改善,同时改进后扩压器的叶片数由21片减少至19片。  相似文献   
68.
梁德旺  陈晓 《推进技术》1992,13(1):14-18,74
在多年来的亚音扩压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亚音速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优化设计的概念,并介绍了亚音速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设计及性能计算软件的功能。实践表明,该设计及性能计算软件可用于亚音飞行器进气道内通道的设计选型,从而减少或替代实验选型,节省费用,缩短研制周期。  相似文献   
69.
THREE—DIMENSIONAL GAS TURBINE COMBUSTOR PERFORMANCE MODEL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umerical analysis of three-dimensional(3-D)two-phase reacting flowfield in an annular combustor wity the dump diffuser is developed in arbitrary curvilinear coordi-nates.Combustor performances are estimated by the em-pirical-analytical desing method.Ths influence of three inlet velocity profiles of the prediffuser and two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combustor preformance and flow character-istic is predicted.  相似文献   
70.
以某组合压气机的高进口马赫数径向扩压器为研究对象,调整中弧线分布和展向积叠方式,实现了径向扩压器三维叶片设计,提升了组合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数值计算表明,与直叶片方案相比,三维叶片方案的堵点流量基本不变、设计点恢复系数提高1.1%,峰值恢复系数提高0.4%;轴流离心组合压气机的峰值效率提升0.2%,喘振裕度由15.8%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