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9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52篇
航空   962篇
航天技术   206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1.
乌米格—15(MUr—15y)飞机是苏联生产的米格—15(Mur—15)战斗机的教练机型.1949年5月23日首次试飞.原代号为伊—312(—312),装备部队后,命名为乌米格—15.凡苏联战斗机的教练型,名称之后都加以俄文字母“Y”(音乌)是俄文(教授)的词首(见下页上图).乌米格—15飞机在米格—15的前机身上增设了前后串置的双座舱.前舱供学员乘坐,后舱供教员乘坐.前后舱均设有弹射救生座椅.在紧急跳伞时,必须在后舱飞行员脱离飞机之后,才允许前舱飞行员跳伞.否则,将造成飞机因重心后移而失去稳定,致使后舱飞行员无法控制飞机姿态.北约组织为乌米格—15飞机所起的绰号是  相似文献   
312.
关于未来战斗机发展的若干讨论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杨伟 《航空学报》2020,41(6):524377-524377
近年来,在第四代战斗机陆续批量服役和大国竞争的背景下,关于战争形态演变以及四代后战斗机如何发展的讨论络绎不绝。本文回顾了战斗机"代"的起源和跨代发展的驱动因素,概述了空战观察(Observe)、判断(Orient)、决策(Decision)、行动(Act)(OODA)环的演进历程,并提出了OODA 3.0的内涵。阐述了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依托与跃升关系,就自主性、有人、无人,强平台、体系、分布式作战运用的辩证关系,以及敏捷高效的研发模式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13.
现代战斗机座舱人机接口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评述了F-22、“台风”、“阵风”和JSF等21世纪战斗机的座舱人机接口,[摘 要]2 剖析了战斗机座舱人机接口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14.
飞机机翼摇滚低速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15.
316.
本文概述了缩比为28%、遥控X-36飞机的技术验证方法,特别是对达到验证目的减少费用的那些决策。介绍了由此而引起的飞机、地面站和试验的方案。评审了X-36的试验计划,重点集中在允许快速的系统验证和包线扩展的试验技术上。最后讨论了试验计划的结果及其对研究机未来的影响。评审了遥控飞机优缺点。讨论了所选择的设计、研制和验证的工具。评价了试飞中使用的新技术及仍然使用的老经验。  相似文献   
317.
318.
现代战斗机已成为一个能够运载各种攻击武器的空中平台,将飞机-武器组合成一个复杂的机载武器系统。当飞机运载,特别是外挂各种武器后,会给飞机的气动特性带来许多不利影响。本文从分析飞机运载各种外挂武器的特点出发,分析研究了现有各种工程预测方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319.
阐述了对地攻击型战斗机在现代化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对地攻击型战斗机的主要设计要求,即双座有制导武器、良好怕火控系统和电子设备、隐身性能等;剖析了对地野战 的性能特点,即突防能力、空对地探测能力、生存能力和杀伤能力等;比较了美苏发展对地攻击型战斗机的不同特点,前苏联侧重设计简单、风险小、功能单一,美国强调多用途性和技术的先进性;指出了双座和双操纵介对南攻击型战斗机的发展趋势,提高隐身性能  相似文献   
320.
增强超大黄蜂飞机的大迎角机动性和尾旋改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的作战评估表明,由于太注重抗偏离特性,对原有F/A-18超大黄蜂飞机的一些战术性能进行了折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试验项目的工程和制造发展阶段,在经费和进度的限制范围内,使飞机效能达到期望值,从而为飞行员进行正式的作战评估提供高效能的飞机,波音、海军工程小组和综合试验小组共同努力,在工程和制造发展项目的实施中,对F/A-18E/F大迎角机动性操纵性的几项指标进行了改进。本文对这样两种设计问题进行了叙述:首先,对飞机进行设计以便增强大迎角滚转效能,争取满足对下一代飞机所面临的威胁的要求,然而增强超大黄蜂飞机的抗偏离特性,会使作战飞行员在关键的近距空战机动中不能取得要求的性能;其次,尽管对称外挂载荷尾旋改出特性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可能,希望改进横向重量在各种不对称情况下的尾旋改出特性。虽然这不是一项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