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19篇
航天技术   8篇
航天   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传统起竖方式起竖缓慢、起竖动力源功率密度小等问题,基于燃气与液压混合驱动的起竖方案,设计了一种变截面的固体药柱。基于经典零维内弹道方程,考虑燃气气-粒两相流影响及点火药、固体装药两种燃气的共同作用,结合起竖机构的运动规律,以大惯量起竖装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起竖系统的一体化动力学模型。参照目标起竖角度曲线,采用遗传算法对药柱结构参数进行匹配,并对燃气驱动方案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前端直径0.1m,后端直径0.04m的变截面药柱及药柱燃烧1.5s,燃气驱动4.62s的起竖方案。正向内弹道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精细化模型的内弹道优化,可使系统在较短时间内(4.62s)以较小的过载(小于0.35g)起竖至目标角度(1.28rad)。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无人机弹性大惯量电动舵系统的颤振影响因素,分析了传动刚度、间隙、惯量、阻尼对系统的影响。首先,通过对颤振现象产生的机理分析,定位了颤振产生的原因。其次,通过仿真模拟,分析了双惯量系统的颤振影响因素。最后,通过现场试验验证,认为通过合理增加舵机阻尼与修改控制算法,可以改善连接机构弹性振动、负载大惯量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在控制算法中采用输入整形器,有效地抑制了特定方波指令下的舵面颤振。通过试验验证,改进后的舵机抑制了弹性大惯量带来的颤振问题,消除了舵面的残留颤振。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采用结构总体最小二乘(Structured total least squares, STLS)进行卫星惯量矩阵在轨估计的方法,与当前估计方法相比,该方法在考虑敏感器测量噪声时能获得一致估计。首先由动量守恒定律得到估计方程,针对该方程的特点定义了惯量矩阵的STLS估计,并使用结构总体最小范数(Structured total least norm, STLN)算法进行求解。证明了当噪声为高斯分布时该STLS估计为极大似然估计,给出了该STLS估计具有一致性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验证了文章所提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角振动台能对捷联惯性测量装置和陀螺的动态特性进行精密计量,测试惯性系统的动态误差特性,从而建立惯性系统的精确动态模型。角振动台研制与一般的速率、位置转台的不同之处使其面临的问题具有特殊性,本文针对大范围变化的负载惯量、高频角振动时不可忽略的大感抗以及轴系中的薄弱环节易造成高频谐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对某微机械陀螺的动态性能测试表明,该角振动台实现了既定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抑制惯量扰动对高性能伺服驱动系统性能的影响,系统应具有惯量辨识和控制器参数自整定的功能,而精准、快速地辨识出系统实时转动惯量值是其需要首先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针对惯量辨识展开了研究,推导出永磁同步电机(PMSM)惯量辨识的梯度公式,并研究了影响惯量辨识收敛速度和精度的因素.通过仿真和实验表明,梯度算法用于永磁伺服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对接机构在对接过程中受力情况,检验对接机构缓冲能力和捕获能力,研制了10自由度全物理对接动力学仿真器.它能够在地面上比较真实的模拟航天器在太空中对接相互作用力和相对运动.仿真器每个试验台采用3自由度气浮滑台和2自由度转台模拟航天器的姿态,采用质量、惯量模拟件模拟航天器质量、惯量,并且通过调整质量、惯量模拟件参数可使试验台能够模拟不同质量、惯量的航天器,采用内撑式绳索吊装装置平衡对接环重力.主要介绍该仿真器的组成、功能和特点,对二轴转台摩擦进行了试验研究,主动二轴转台最大摩擦力矩7.45N·m,被动二轴转台最大摩擦力矩1.97N·m,最大误差9.3%,确定了质量、惯量模拟件调整参数及调整方法,介绍了内撑式绳索吊装装置特点,其结构紧凑,随动性好,失重误差1%.  相似文献   
17.
空间飞网捕获机器人系统时变惯量姿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空间飞网捕获机器人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以柔性飞网为作业方式的在轨捕获模式,其捕获过程当中系统姿态动力学与普通航天器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飞网抛射及捕获过程中系统质量特性不断发生变化,使得该系统姿态动力学呈现出丰富的特性.详细研究了飞网捕获机器人捕获前后二维轨道平面内的姿态动力学模型,在考虑重力梯度力矩的情况下建立了飞网抛射及捕获过程当中系统的惯量时变姿态动力学模型,并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完成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说明在飞网抛射及目标捕获过程中系统会发生明显的面内天平动.该文的研究结果为后继飞网捕获过程当中的姿态协调控制及射网路径规划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介绍了一种公用一个双自由陀螺和一个单轴加速度计的摆式陆用惯性定位定向装置。该装置不仅能够快速寻北定向,也能够进行航向保持,以及连续给出运载体的全部姿态信息,若与车辆里程表组合。便可以精确地确定辆运行时的全部运动状态参数。  相似文献   
20.
检测质量对硅微机械框架振动陀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爱武  郭秀中 《航空学报》1997,18(4):489-492
 根据陀螺的动力学方程,从陀螺设计中的重要参数——内、外框架组件的等惯量约束条件和振动灵敏度等角度,探讨了检测质量对陀螺性能的影响,为微机械框架振动陀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