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航空   459篇
航天技术   36篇
综合类   60篇
航天   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3 毫秒
611.
    
基于"软件定义卫星"的思想,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利用天基观测序列对非合作目标进行三维重建的软件系统。考虑卫星与地面用户的交互性,该软件系统由2部分组成:星上云节点软件以及地面用户软件。在该软件系统中,普通用户可以通过地面用户软件,实时观测太空中非合作目标的三维结构,加强对太空的了解;对科研人员而言,对非合作目标的三维重建是对非合作目标进行抓取、捕获、提供在轨服务等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为了满足对非合作目标定轨、定姿的进一步需求,软件系统提供了三维重建中生成的匹配特征点的位置信息以及非合作目标与摄像机本体之间的向量信息。针对利用运动恢复结构(SFM)恢复三维结构存在的点云稀疏、可视化效果差的问题,采用SFM稀疏重建获得点云的基础上,进行泊松表面分布重建,获得致密、均匀的网格表面。由于缺乏空间非合作目标成像数据,采用地面仿真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可以完成对非合作目标的三维重建,重建效果好,并且三维重建中获得的匹配特征点数据可以对非合作目标的定姿、定轨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12.
涡流发生器对Bump进气道性能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天喜  王强 《航空动力学报》2018,33(10):2476-2482
以一种Bump进气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在S弯扩压段入口处布置涡流发生器来控制流动分离,减小出口总压畸变。采用CFD数值计算软件对Bump进气道在设计点(Ma=2.0)与非设计点(Ma=1.8,0.8)工况下内、外流场进行计算,分析不同涡流发生器方案的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下,安装涡流发生器能够抑制流动分离,改善进气道流场品质,减小出口总压畸变;在一些非设计点工况下会增大Bump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Bump进气道总压损失有所增大,不同叶片间距的涡流发生器对总压损失的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613.
以24°压缩拐角为流场模型,针对不同注入总压微射流作用下来流马赫数为2.9的超声速压缩拐角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喷射方向与来流垂直。研究表明,微射流阻挡作用下,其下游速度被减小,而减弱了分离激波强度。此外,微射流与来流耦合会产生正反向旋转流向涡对,在其下洗作用下,高能量流体被带入到边界层底部近壁面处,使此处低能流体被激活,进而增强了边界层的抗逆压能力不易发生分离,且这种激活能力会随注入总压的增加而增强。权衡控制效果和注入能量认为,注入压比(注入总压/来流总压)为0.60的微射流为最优方案,在其作用下,拐角区分离面积被减小了近70%、激波交汇点与壁面的距离被降低了近37%、分离激波强度被削弱近12%。  相似文献   
614.
雷达抗主瓣干扰(MLJ)一直是雷达领域的难点问题,针对主瓣干扰环境下的雷达目标角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主瓣干扰下基于滑窗子阵的稀疏测角方法,对各子阵进行自适应主瓣干扰抑制处理,并利用自适应后的子阵间相位关系构建角度原子库,采用正交匹配追踪(OMP)算法估计目标角度。当目标与干扰夹角为1/2个3 dB波束宽度时(目标输入信噪比为20 dB),目标角度估计误差小于1/10倍3 dB波束宽度,所提方法无需先验信息,可同时抑制主、副瓣干扰或多个主瓣干扰,并保证较高的目标测角精度。  相似文献   
615.
为探究锯齿状唇口对进气道气动特性的影响,完成了一种常规唇口轴对称进气道设计后,在保持其他基本构型参数和几何特征不变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唇口进行剪切构造出锯齿状切口,得到了一种锯齿状唇口超声速轴对称进气道,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对比分析了该进气道与原始型面进气道的气动特性.结果表明:锯齿状唇口进气道通过唇口溢流牺牲流量系数...  相似文献   
616.
在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系统研制过程中,只能通过试验和计算流体力学(CFD)仿真方法对排气引射器的引射性能进行评估,且评估效率低、研制成本高,故无法获得任意工况下排气引射器的引射性能。本文提出用速度系数比β参数来描述排气引射器的引射性能,并建立了辅助动力舱冷却用排气引射器性能快速评估方法,通过CFD仿真分析对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各种地面工况下排气引射器的主流出口静压和总压、次流流量、次流出口总压等参数,且计算精度保持在2.382%以内,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大大提高了评估效率,具有较高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17.
张健  张敏  杜娟  黄伟亮  聂超群 《航空学报》2023,(22):188-201
未来航空发动机的发展要求其压缩系统级负荷不断增大,由此将使得压气机内部出现较强的角区分离、附面层流动分离等二次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康达喷气流动控制(ACJC)方法,更加智能且高效地抑制压气机内部流动分离并提升压气机的扩压能力,进而拓宽高负荷压气机稳定、高效运行范围。为构建自适应康达喷气流动控制系统并在高负荷压气机上验证其控制效果,首先,选取了扩压因子为0.66的压气机静叶叶栅为研究对象,并优化设计了单缝康达喷气静叶叶栅;然后,基于数值计算结果采用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建立了单缝康达喷气静叶叶栅来流攻角预测模型和最佳喷气量预测模型;最后,搭建了基于自适应康达喷气流动控制系统的试验平台,验证了其对高负荷叶栅流动分离控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攻角和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自适应康达喷气流动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预测来流攻角,并瞬间做出喷气量实时调节与反馈。此外,在5°来流攻角下,当来流马赫数为0.4、0.5和0.6时,相比于无康达喷气叶栅,康达喷气的引入使得总压损失系数分别降低了11.5%、9.8%和8.0%。  相似文献   
618.
金鑫  杨奇  敖学渊 《遥测遥控》2022,43(4):106-112
低轨小卫星在进行相干激光通信时,需要实时解决发射端与相干光接收机之间存在的时钟偏差问题。分析了时钟偏差对相干光接收机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基于Gardner算法的并行化时钟恢复反馈环路来对时钟的偏差进行纠正,对各组成部分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并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上实现了该算法,将 5 GSa/s 的采样信号在 FPGA 中以 156.25 MHz 主频,分为并行 32 路完成时钟同步处理,且实时时钟同步算法仅占用 FPGA 的 590 个自适应逻辑块和 4 个乘法器单元。同时,采用自研的集成化相干光通信模块,演示了 10 Gb/s 偏振复用正交相移键控 PM-QPSK 相干光通 信系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能稳定地补偿本地采样时钟的频率和相位偏移带来的采样定时误差。以 7%开销硬判 决前向纠错码 HD-FEC(Hard Decision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为门限,系统的灵敏度优于–51 dBm。  相似文献   
619.
李治泽  郑伟  王奕迪 《航空学报》2023,(16):239-250
现有脉冲星轮廓恢复方法多基于等封装段(bin)间隔分布策略折合观测轮廓,导致信号处理结果会受到封装段的限制,难以兼顾恢复轮廓的信噪比(SNR)以及脉冲到达时间(TOA)的计算精度。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脉冲轮廓波形不同区域对信号处理结果的影响,根据完整观测信息,对基于等光子分布策略、变封装段的轮廓恢复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为能直接构建最佳的脉冲观测轮廓,同时考虑了变封装段间隔及封装段数的优化策略,利用信息准则对轮廓恢复的最佳折叠bin数进行了分析,摆脱人为经验选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提出的变封装段轮廓恢复方法能准确恢复出与模板轮廓高度相似的脉冲星观测轮廓,在观测数据充足的情况下,信号处理过程相位差计算精度能提高25%以上;观测数据不充足时或对于毫秒脉冲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恢复轮廓的波形特征更加突出,与模板的相似度指标提升3%~7%左右,相位差计算精度的提升能达到接近50%。因此,研究的基于等光子分布策略的变封装段脉冲星轮廓恢复方法原理及实现简单,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能有效提高脉冲星信号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620.
超声速来流与燃料的充分掺混是超声速燃烧的关键技术,直接关系到吸气式高超声速推进系统的总体性能。本文通过在射流口前安装翼片式涡流发生器以促进燃料与空气的掺混。基于SST k-ω湍流模型的RANS方法,对带有翼片式涡流发生器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模型内氢气横向喷流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室内的流场结构、涡流强度、氢气与空气掺混特性、燃烧室总压损失的规律。结果表明,翼片式涡流发生器能够提高涡流强度并大幅提高燃烧室内的掺混性能。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的增加,流场结构间的干扰增强,导致涡流强度和穿透深度增加,从而提升掺混效率。与不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况相比,涡流发生器能提升氢燃料的穿透深度超过170%,减少燃料掺混距离70%以上。更加复杂的流场结构同时会增大燃烧室的总压损失,并随着涡流发生器高度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相较于掺混性能的提升,总压损失的增大幅度相对小很多,说明通过合理的参数选择,翼片式涡流发生器能够有效提升燃烧室的掺混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