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463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83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研究了不同铣削工艺对疲劳损伤的影响规律。对采用4种工艺加工的试样进行了650℃高温空气环境下的低周疲劳试验。分别采用粗糙度表征方法、背向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和纳米压痕测试以获得试样的表面粗糙度、残余应力和加工硬化。测试结果表明,采用电火花线切割方法加工的试样疲劳寿命最高(平均80 360循环),有最低的表面粗糙度(0.226)和残余应力;而钝刀具加工的试样疲劳寿命最低(平均43 978循环),相较于电火花线切割试样的疲劳寿命下降了45%。扫描电镜表征结果表明,疲劳裂纹主要由粗大的非再结晶晶粒和加工缺陷引发。铣削加工方法和参数对疲劳损伤程度和疲劳寿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02.
以典型难切削金属材料Cr12MoV模具钢为研究对象,使用ABAQUS对其在电火花放电条件下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在不同进给率下对其进行传统铣削和电火花辅助铣削对比试验。借助高速摄像机、扫描电镜和测力计等设备,对其切削力特征、表面形貌和刀具磨损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电火花辅助铣削的切削力比传统铣削降低28.57%~51.47%,表面粗糙度降低2/3。与传统铣削相比,电火花辅助铣削在降低切削力、提高表面质量和减少刀具磨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603.
604.
605.
李宇飞  田威  李波  张楠 《航空学报》2022,(5):109-119
新一代航空航天器大量使用一体化复杂大部件作为主要结构,传统机床难以满足其高质量、高效率、高柔性的加工需求,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的加工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新途径,但面临机器人精度低、刚性差的瓶颈。为提高工业机器人的加工精度,搭建了基于数控系统的机器人铣削系统,提出了关节空间-笛卡尔空间分级精度补偿方法。静载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的重复定位精度由0.154 mm提高到0.039 mm,提高了74.68%;绝对定位精度由1.307 mm提高到0.156 mm,提高了88.06%;轨迹精度由1.346 mm提高到0.181 mm,提高了86.55%,实现了点位与轨迹精度的在线实时补偿。铣削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舱段铣削精度达到0.22 mm,表面粗糙度优于Ra4.8,机器人铣削系统能够满足航空航天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