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49篇 |
航天技术 | 25篇 |
综合类 | 38篇 |
航天 | 1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6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本文通过Pt-SiO2型(铂-二氧化硅型)中空Janus微球在低浓度2%~4% H2O2溶液中的气泡驱动实验,观察到在每个气泡生长-溃灭周期内,Janus微球的运动呈现3个特征阶段,分别为自扩散泳、气泡生长和气泡溃灭。其中气泡溃灭阶段微球在射流驱动下的推进速度可达每秒几十毫米,比前2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2~3个数量级。实验观察到气泡生长阶段其半径与时间存在Rb~t1/3和Rb~t1/2两种标度率。由于气泡在Janus微球催化剂表面(Pt侧)的生长点偏离对称轴位置,Janus微球的运动轨迹呈圆周形。随H2O2溶液浓度的增加,还可以进一步提高Janus微球的运动速度。此研究不仅定量分析了Janus微球的运动特性,而且为实际应用中提高Janus双面微马达的运动速度和能量利用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用二阶矩两相湍流模型模拟鼓泡床内气泡—液体湍流两相流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建立了二阶矩气液两相湍流模型,模拟了不同工况下二维矩形断面气液鼓泡床中气泡-液体湍流两相流动,给出了气泡和液体的速度场、气泡体积分数和两相雷诺应力分布,基本工况的模拟结果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PIV测量结果符合较好。文中研究了不同气体表观速度对两相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了鼓泡床内液体的回流流动和气泡的上升运动、各向异性的上湍流,气泡湍流脉动比液体的强,以及气泡体积分数和两相湍流强度随着气体表观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等规律。 相似文献
144.
为提高雷达装备上用于信号传输的半刚射频同轴电缆的成形质量和制造效率,提出了一种微细半刚电缆高精度、自动化、全流程制造方法,并研制了一套新型三维成形自动化设备。分析了电缆制造过程中校直、切断、剥线、成形之间的联系,确定了电缆新型三维成形设备的结构,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电缆成形进行了优化,选定了最优成形参数。满足雷达装备电子装配需求,填补了国内空缺。 相似文献
145.
146.
冷等离子体射流中微细电火花加工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比纯气体介质中更好的加工性能。然而由于放电脉冲能量小,造成放电间隙小,使得电蚀产物排出困难,短路、拉弧等不正常放电现象仍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加工的质量和稳定性。为此,提出在工件上施加超声振动的方法以改善冷等离子体射流中微细电火花加工过程的稳定性,并探究其加工特性。针对电火花加工的击穿距离、材料去除率、表面粗糙度以及工具电极相对损耗率等工艺指标,进行了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工件施加超声振动以后,熔融的电蚀产物更容易从工件表面剥离;当以冷等离子体和压缩空气混合射流为加工介质时,超声辅助等离子体中微细电火花加工性能得以明显改善,材料去除率提高13%,表面粗糙度降低19%,电极相对损耗率降低13%。 相似文献
147.
设计并试验了一种加工微小孔的微冲裁系统。研究了利用电火花微细加工技术来解决冲头、冲模的制造问题,实现了冲头、冲模的加工制作以及安装配合.利用实验系统进行微孔冲裁实验,取得了较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8.
气泡致动器的弹性薄膜厚度不均、高压气体泄露、刚性基底以及缺乏控制依据是制约其实际应用的关键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对现有成膜工艺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弹性薄膜厚度的一致性;开发了一种新的气泡致动器的制作工艺,避免了原制作工艺中的粘接环节,保证了气泡致动器的气密性;使用柔性材料作为基底,器件可弯曲变形,便于安装在翼型表面;采用Mooney-Rivlin超弹性材料模型对气泡致动器弹性薄膜的变形进行分析,确定了不同厚度的薄膜变形高度与压力的理论关系,同时指出,在相同条件下宽度是影响气泡薄膜变形的主要因素,为气泡致动器的控制提供了参考。实验证明:所开发的气泡致动器可以有效地进行延迟分离,降低压差阻力,实现了主动流动控制。 相似文献
149.
为探究凹腔底壁不同喷射位置对碳氢燃料的燃烧性能的影响,在直联式超燃试验台上进行了凹腔底壁不同喷射位置的气态燃料(乙烯)、液态燃料(煤油)以及气泡雾化煤油(起泡气体为氢气、空气、氮气)的超声速燃烧试验。并针对凹腔底壁不同位置喷乙烯进行了数值仿真。通过分析燃烧室壁面压力与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凹腔底壁不同喷射位置对气态燃料的点火性能影响不大,燃烧性能随喷点位置的后移下降。煤油通过靠近凹腔前缘的喷孔喷入可顺利点火,而通过靠近后缘的喷孔无法实现点火。应用氢气作为起泡气体的气泡雾化喷嘴后,实现了所有喷点的点火,但随着喷点位置的后移,煤油的燃烧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50.
为满足燃烧装置对点火系统低时序控制精度和运行参数宽范围可调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能够在宽油气比范围内工作,且对燃料和氧化剂注入时序要求较低的空气/酒精火炬点火器。该火炬点火器利用气泡雾化喷嘴组织燃料雾化,采用电嘴进行点火,开展了不同气液质量比和当量比下火炬点火器的热态调试,并将其作为点火装置应用于燃烧加热器开展点火试验。结果表明:火炬点火器在空气注入稳定后即可注入燃料点火起动,对燃料和氧化剂注入时序要求较低;在气液质量比5.73%~19.56%和当量比0.51~2.48内,火炬点火器均能实现快速点火和稳定燃烧,具备点火参数在较宽范围内调节的能力;将火炬点火器应用于燃烧加热器,可迅速点燃主气流,在燃烧加热装置上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