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461篇
航天技术   304篇
综合类   95篇
航天   56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针对高功率微波(HPM)耦合效应分析需求,采用时域多分辨分析法(MRTD)模型,给出了微带线端口电压和电流方程,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基于MRTD,仿真分析了HPM作为入射波时其极化方式、入射方向对微带线电磁耦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垂直线极化波和平行线极化波耦合系数峰值出现在不同的频率,且峰值相差约15 dB,采用圆极化波时耦合系数最大;入射方向变化时,耦合系数以水平入射最小,垂直入射时最大,高频段微带线边缘有绕射现象产生。该分析采用了分析计算电大尺寸HPM耦合效应的MRTD数学模型,提高了HPM与复杂结构的耦合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2.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点火方案对比试验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来流马赫数2、总温840K的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扩张型燃烧室的冷启动工况下,对凹腔上游的煤油横向射流喷雾的三种点火方案(热射流点火、乙烯引导点火、凹腔内局部补氧点火)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采用高速相机拍摄了不同点火方式下的初始火焰生成和发展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种点火方案的点火接力过程和压力响应特点.试验研究表明,热射流火焰和喷雾下游掺混燃烧后通过火焰逆传形成凹腔驻留火焰,室压受热射流供应及其与喷雾作用的非定常特性的影响较大;乙烯引导点火受乙烯燃烧强度的影响,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由于生成的乙烯火焰较弱,易被煤油喷雾浇熄,旨在凹腔内形成接力火焰的点火方法未能实现乙烯引导的成功点火;在凹腔内局部补氧能够改善煤油喷雾的点火性能,点火接力过程过渡平稳.  相似文献   
93.
徐高  翁春生  康楠  武郁文  郑权 《推进技术》2022,43(1):175-183
为研究气液两相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燃烧室内爆轰波的传播特性,以汽油为燃料,富氧空气为氧化剂,建立了欧拉-拉格朗日模型进行二维数值仿真,其中气相方程采用时空守恒元与求解元方法求解,液相方程采用标准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在两相旋转爆轰模型还考虑了液滴雾化破碎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起爆后形成的初始爆轰波经过初始燃料填充区域后逐渐衰减,随后入口附近新生成的压力波经过一系列发展形成了自持稳定传播的旋转爆轰波;旋转爆轰波的传播模态受燃料与氧化剂的喷注压力和氧化剂填充比影响,在不同工况下旋转爆轰波呈现出4种传播模态,即稳定单波模态、稳定双波模态、不稳定双波模态和不稳定单波模态;在双波模态工况下,燃烧室内初始只形成1个爆轰波,后由入口附近局部爆炸产生的压力波发展为新的爆轰波,转化为双波模态后爆轰波的强度略有下降,但燃烧室整体推力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94.
简单地介绍了微波同轴匹配负载常见的几种结构型式和特点,并对影响匹配负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给出了宽带SMA微波同轴匹配负载的结构,以及国外两种同类负载在美国HP8409B自动网络分析仪上进行对比测试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自行研制的SMA匹配负载,在DC—18GHz频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其电压驻波比≤1.25。具有频带宽、驻波低、尺寸小、重量轻等特点。还介绍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宽带微波同轴匹配负载。最近几年,原子钟的长期稳定度已经进展到10~(-16)量级。这些装置在空间对于通过VLBI高精度的角度测量以及通过多普勒技术高精度的测距和测速是非常适用的。这篇文章将介绍某些正在进行和提出的应用高稳定度钟的空间科学实验以及钟在这些测量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上海天文台已经设计了一种尺寸小、重量轻的TE_111模式微波腔体。对腔体的特性及振荡因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6.
采用微波辅助的元素溶剂热法,以Zn,Se等单质为Zn源和Se源,en(en=乙二胺)为螯合剂,N2H4·H2O为还原性助剂,在160℃下反应4小时,合成了直径为50-100nm、分散性较好、高度结晶的球形ZnSe纳晶;采用XRD,SEM等手段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共同控制着ZnSe纳晶的形貌。通过对其反应过程及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获得平均直径为60nm、高度结晶的球形ZnSe纳晶的优化反应条件是用en做螯合剂,N2H4·H2O为还原性助剂,反应温度为160℃,时间为4小时;并且球状ZnSe纳晶是在N2微泡上集聚而成的。  相似文献   
97.
微波对流干燥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干燥方法,具有干燥速度快、杀菌等一系列优点。本对微波对流联合干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表明药丸大小、质量、风速、风温、微波输入功率对干燥速率、物料的温度变化都有显的影响。证明了微波干燥既受内热源的影响,同时又受外界环境和湿份传递路径的影响。显示了微波干燥在节能、杀菌方面具有显的优点,其高效干燥方法适合于制药行业。  相似文献   
98.
离散的流行病模型能够更恰地描述某些流4行病的传播过程,本文针对恢复者不具有免疫力而被再次传染成为易感者的情况,提出了具有年龄结构的离散SIS(易感者Susceptible、染病者Infective、易感者Susceptible)模型,运用线性化方法,比较法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对模型的动力学性态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中引入基本再生数,其意义为在染病期内一个典型的染病者在完全易感的人群产生的新患者平均数,基本再生数决定平衡点的稳定性,文中主要得到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稳定性,最后,对所研究的理论结果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99.
50—60年代时由于发射机技术的单一,当时的发射机不是只能发射连续波信号,就是只能发射脉冲信号.因此干扰机也只能够在单模式下使用,舰艇需各配备一套噪声与欺骗干扰机才能同时具有干扰与欺骗干扰能力。70年代后由于能够工作在连续波与脉冲波两种模式的行波管放大器的实用化,同时出现了具备噪声干扰与欺骗干扰的双模式干扰机,同一部干扰机既能发射压制性的连续波噪声干扰,又能产生应答式的欺骗脉冲干扰,发射脉波时的峰值功率可较发射连续波时高数十倍.从而增加了干扰机的运用弹性:干扰机依据状况的不同可产生压制性的连续波噪声干扰,也可产生欺骗的脉波信号.目前绝大部分的主动干扰机都已同时拥有噪声与欺骗干扰2种作业模式,可在双模式下作业。而拜微波集成电路技术进步之赐.90年代后小型.可以火箭动力擦布或置于小艇上拖曳的舷外主动雷达诱饵也逐渐实用化.可与现有电子战系统整合以对抗单脉冲导弹导引头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0.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隐匿武器探测、打击走私以及公共场合安检的微波成像探测方法.该方法要求雷达在一个二维平面上扫描,即合成一个平面孔径,通过对雷达接收回波数据的合成孔径处理可以提高雷达的成像分辨率以及对目标的探测能力.雷达可以工作在准单站模式下且只需以单色波照射目标,利用接收到的目标的散射回波的相位和幅度信息重构出目标的二维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近场条件下二维图像的重构算法,并对算法做了详细推导,利用该算法对模拟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辐射分辨率,以及在不进行三维成像的条件下可以实现距离向目标的探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