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8篇
  免费   950篇
  国内免费   611篇
航空   3730篇
航天技术   466篇
综合类   594篇
航天   72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278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25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1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尖脊(Caret)进气道地面气动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面静止状态下试验研究了尖脊进气道气动特性以及唇口厚度对进气道性能影响 ,给出了进气道各侧壁沿程静压分布及其出口总压分布图谱 ,研究了进气口流动特点及其对出口总压畸变流场的影响。试验表明 ,Caret进气道进口存在一大一小的反向旋转涡 ,该旋涡的作用使得进气道高、低压区均旋转了 90°以上。进口下唇口和外唇口厚度对地面静止状态下的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总压畸变指数有较大的影响 ,为进气唇口厚度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2.
陈农  贾区耀 《飞行力学》2001,19(1):67-69
在气动动态实验中,往往飞行器气动模型是非线性的,很难对动态系统进行正确建模,因此无法得到准确的气动参数值。而采用自适应小波神经网络,无需对该动态系统建模,就可准确地辨识出气动动稳定特性,同时,精度较高、收敛速度较快。采用该方法对某导弹模型风洞自由飞实验结果进行了辨识与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用自适用小波神经网络辨识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93.
密集编队气动耦合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勇  吴密翠 《飞行力学》2001,19(2):12-16
简要介绍密集编队飞行时长机旋涡对僚机产生的气动耦合效应,以比奥特-萨瓦尔特定律为基础,初步分析由上洗及侧洗引起的升力、阻力和侧力变化,导出了编队稳定性导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及应用举例表明:模型化编队飞行时的气动耦合效应是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994.
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模拟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我国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分析,以正在开发的排气系统气动热力分析软件包为基础,初步分析了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模拟技术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模块和数据流程,并针对工程设计的实际需要,对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5.
计人工质与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阻损失,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导出了变温热源条件下内可逆布雷顿循环功率密度与压比间的解析式,借助于数值计算,研究了高、低温侧换热器的热导率分配和工质与热源间的热容率匹配对功率最大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在低速来流状态下试验研究了大攻角(α=0°~45°)和侧滑角(β=-15°~15°)对Caret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给出了在各攻角下进气道性能参数随侧滑角变化的特点及典型状态下进气道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分布图谱,分析了出口总压分布图谱与进气口流动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在低速来流状态(Ma≈0.1)下,随着攻角的增加(α从0°增加到45°),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较小,总压畸变指数几乎不变,这有利于飞机的大攻角机动飞行。   相似文献   
997.
尾缘吹气式火焰稳定器燃烧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初步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尾缘吹气式稳定器进行了结构改进,并进行了燃烧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新型稳定器的贫熄特性,分析了尾缘吹气速度与供油量对燃烧性能的影响,比较了稳定器前方供油与稳定器内供油的不同供油方式下的燃烧性能,并和V型稳定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稳定器是一种能稳定工作的可控高效低阻稳定器,在未来发动机加力尤其是外涵加力上具有应用前景。尾缘吹气并供油,改善了燃烧区燃油浓度分布。燃烧性能优于槽宽大1倍的V型稳定器。   相似文献   
998.
生物制造--一种新型微/纳米制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生物制造新技术产生的背景、发展框架与最新进展,并展望了生物制造的未来.  相似文献   
999.
Michel等人1998年应用平面传声器阵列对飞机过顶噪声进行的测量研究首次发现,机翼尾迹脱落涡噪声是某些类型飞机重要的噪声源。为发展一种预测这种噪声源的理论预测模型,应用von Karman涡街模型模拟二维机翼下游尾迹脱落涡,尾迹涡的强度和脱落频率应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基于Howe后缘噪声理论,并结合尾迹模型,本文发展了一种预测脱落涡噪声声压级和指向特征的气动声学模型。对6架现代商用飞机的机翼尾迹脱落涡噪声的计算表明,本文理论模型预测的涡脱落频率、声压级以及噪声的指向性等与实验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00.
现代工程中常常需要对平面的水平或斜度进行测量。目前普遍使用的测斜仪器主要有水泡式、电容传感器式、电位计传感器式等。它们测量精度低,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响应速度慢,难以满足实时性高的动态测量要求。本文介绍了硅微加速度计在动态测斜中的应用,叙述了应用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实地测量的结果。本文最后指出。硅微加速度计应用于动态测斜完全可行,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