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7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216篇
航空   2630篇
航天技术   311篇
综合类   257篇
航天   70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64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103.
佟向鹏  王玺 《遥测遥控》2020,41(2):10-14
为了提高微机械陀螺的稳定性,研究自由振动状态下活动基座上L-L型双质量微机械陀螺的动态性能,建立微机械陀螺的数学模型,得到以幅值-相位为变量的运动微分方程的解,并给出这种解与轨道元素的联系。研究框架质量和弹性件非线性刚度对陀螺漂移量的影响,并给出数值例子。对所得到的解析关系式与曲线进行分析,作出关于系统性能的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04.
降低成本已成为国际航天界越来越重视的挑战之一,来自私营宇航公司的成本竞争不容忽视。美国航天专家约翰·斯崔克兰曾指出,太空探索公司降低发射费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三个方面,1)降低制造成本;2)降低运行费用(具有时效性的操作设计和降低发射的人力成本);3)实现高效性能的飞行。尽管太空探索公司来自美国,但美国航天界仍然孜孜不倦地探讨如何降低成本,以至于将一年一度的"重塑空间"会议2015年的会议主题确定为"显著地降低空间任务的费用",并且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创造低成本、快速响应的系统,具备迅速、经济和可靠地进入空间的能力,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重要。  相似文献   
105.
我国航空企业数字化制造已经有哪些成就,为我国航空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冯子明:目前国内飞机数字化设计制造水平在不断地提高。数字化的软硬件环境已初具规模,飞机设计已由三维几何模型设计向全信息三维模型设计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6.
读来读往     
备受国内外航空领域同仁高度关注的专业展会北京国际航空展将于2011年9月21日拉开帷幕,广大航空界人士迎来了又一次航空盛宴,本期即是针对此次航展的特别策划。封面文章讲述了DMG机  相似文献   
107.
108.
首先简要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其次结合当前学术界及工业界的实践,对智能机床的概念进行了定义,然后提出了智能机床的技术体系框架,并详细阐述了智能数控系统、智能元器件以及智能化应用技术等智能机床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9.
为适应微纳卫星平台的应用需求、实现磁强计的微型化,针对巨磁阻抗(GMI)效应微磁强计的研制需求设计并研制了弱磁信号处理芯片.在分析GMI微磁强计构造的基础上,针对单机(微)小型化提出了弱磁信号处理电路芯片化的方案;结合空间应用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OI CMOS工艺的弱磁信号处理芯片.实测结果表明:基于所研制的弱磁信号处理芯片不仅实现了磁强计的微型化、集成化,而且具有良好的弱磁测量性能.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研究产品(零件)制造过程、方法、参数等工艺因素,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性,首次在高精度惯性仪表和高可靠电磁继电器(机电类)产品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提出了制造阶段的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和微观工艺特征(性)分析方法,提出了该类产品制造中的工艺设计更应该关注零件与产品设计原理匹配性和性能特性符合性观点,提出零件制造要从单纯的控制几何精度向控制性能特性转变,从宏观、单一采标的几何参数评价向微观、综合采标的非几何(非尺寸)参数评价模式为主转变的建议.零件表面存在的这种微观特征现象与零件几何精度一样,将对产品制造的合格率、稳定性、可靠性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产品的合格率影响极大,有必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以建立起我国自主的高端产品(或零件)制造基准工艺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