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621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无尾桨及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无尾桨概念及带环量控制尾梁的直升机模型在风洞中和旋翼下的测压实验,主要研究动量系数和缝隙几何参数对圆柱尾梁上气动力的影响;另外,对环量控制尾梁上的流动状态也进行了显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环量控制尾梁的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32.
王自明 《航空学报》1989,10(8):413-418
 以自然冷却无需使用压缩空气和冷却剂的一次钻(扩)孔,作为飞机座舱玻璃孔的工艺。孔的质量优于现行工艺的成品孔。钻(扩)孔后无需退火以消除加工应力。该工艺适用于定向和不定向有机玻璃,粘涤纶钢的有机玻璃组合件。  相似文献   
33.
鱼尾正弦摆动的流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鱼游动机理的研究,已经有很多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笔者对一个带有不同鱼尾形状的5自由度机器鱼采用了无支杆张线式支撑,在各种状态下进行了流动显示实验观察,初步探讨机器鱼游动时的水动力学性能和其游动的机理。  相似文献   
34.
TL-10000型弹簧试验机由山东省济南第二试验机厂生产。它是我国生产弹簧试验机的厂家之一,规格和型号很多。试验机大多采用S型应变片式传感器,它较其它形式的负荷传感器具有输出信号强,稳定性好等优点。该型弹簧试验机的读数系统,也就是负荷的指示部分由传感器输出信号,经过放大器,力值由数字板显示出来,准确直观,颇受用户好评。我区域有1台该型号的试验机,该单位弹簧试验多,试验量大,且负荷力值接近10kN。使用中发现零漂和力值显示漂越来越大,厂家来人也没有彻底解决。我们通过实际检查测试发现,零漂和力值显示的漂移根源…  相似文献   
35.
本文阐述了几咱机载电子地图采用地地图投影方法及其优缺点;确定了两种适合于任何纬度及任何地图取向的投影方法。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某型发动机综合调节器自动测试系统的研制情况,并重点讲述了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所使用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7.
利用CCD微机图像系统和实时全息技术,实时地显示并数字化采集在0.3m×0.3m跨超音速风洞中,M=1.99时绕钝锥及攻角为15°尖锥的三维复杂流场的全息再现干涉图。加用频闪光调制器解决了省去脉冲激光器而只用同一连续氦氖激光实现清晰地实时监视,同时以两倍帧频连续瞬间采图的兼容问题 ,物光参考光都用平行光,良好自然的干板制备、复位、使实时全息用于风洞实验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38.
本文描述的实验采用干冰为示踪粒子,对脱体涡系作了流动显示,并对摄取的图片进行了数字图象处理。结果清楚地提示了涡的三层结构。在主涡的诱导下,出现二次涡,而二次涡会影响脱体涡的速度分布。实验还得到了脱体涡流场的灰度分布图,并将得出的涡核直径与LDV得到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还证明来流迎角、侧滑角及前缘后掠角会影响涡核的位置和强度。当机翼前缘后掠角增加时,脱体涡向不稳定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9.
40.
安全的臭氧浓度水平不仅是座舱优质环境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内外适航当局重点关注的对象。本文对民航客机舱室内臭氧浓度水平进行了文献调研,并就臭氧与舱室内物质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探讨了臭氧及其反应产物对人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舱室内臭氧浓度的控制方法与存在的不足。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了解与掌握舱室内臭氧污染机理和控制方法,开展国产大飞机舱室臭氧浓度控制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