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621篇
航天技术   100篇
综合类   174篇
航天   1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动态星图显示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宜宁  巩岩 《宇航学报》2008,29(3):849-853
为了对星敏感器进行功能和性能方面的测试,需要使用星模拟器,为其提供任一时刻、任一惯性坐标系下指向的模拟星图。星敏感器较短的积分时间特性,要求星模拟器具有较短的采样周期,为此,采取了分区检索导航星的设计方案。首先,根据星图视场,由各颗星的赤经、赤纬数据,对天球进行分区,并计算出给定的光轴所在的分区。然后,根据光轴分区位置,找出邻近的3×3个子区。最后,在这9个子区中,查找出视场内的星。同时,实现了星图的静态与动态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利用该算法,可使星模拟器实现指标:星图视场为17.5°×13.1°;模拟星等为 2.0 ~7.0等星;采样周期控制在毫秒级。基本满足动态星模拟器的大视场、宽星等范围、短采样周期等要求。
  相似文献   
202.
上仰及小振幅振荡三角翼流动显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验证折合频率与无量纲频率对涡破裂点位置的影响,在北航大水洞用动态机构三角翼分别进行了不同折合频率k(k=à C/2U∞)的上仰.停止运动及不同无量纲n(n=fc/U∞)的小振幅的俯仰振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迎角范围上仰时不同折合频率对涡破裂点位置有很大影响,如在破裂涡迎角范围.破裂点随迎角的变化曲线会出现山峰状;对于在破裂涡区作小振幅振荡的三角翼,无量纲频率n,对破裂点位置变化也有很大影响.其中,无量纲频率n在1.0左右时为临界值.  相似文献   
203.
导航信息显示管理计算机通过人机交互向飞机驾驶人员提供各种飞行状态及飞行指引参数,本文以某飞机测控平台辅助导航显示管理计算机设计实现为例,介绍了导航信息显示管理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并探讨了导航信息显示管理计算机的设计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4.
图形化测量提高测量的性能和品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现代化航空仪表中的图形化测量为例,说明它比只用指针与刻度盘和数字指示测量结果的系统,其功能更强,能表明更多更深入的问题.测量结果用图形来描述,配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能在更高层次上解决更多的问题.在一些具体生动的范例基础上,由具体到一般,提出图形化测量系统的组成方块图和在许多工业和研究部门应该推广应用图形化测量的建议,以提高测量的性能和品位.最后还有一些实例说明图形化测量不断在发展.   相似文献   
205.
后缘喷流对三角翼前缘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应用染色液流动显示技术和激光测速技术 (LDV)研究了 6 0°后掠三角翼在后缘差动喷流、对称喷流情况下前缘涡破裂位置、涡核的空间分布、涡核的速度分布以及三角翼背风面流动结构随迎角的演化等。实验结果表明 ,喷流增大了三角翼前缘涡涡核保持高速度的区域 ,推迟了涡核减速的位置 ,在大迎角情况下 ,对称喷流有助于消除由前缘涡振荡引起的“摇滚”现象。  相似文献   
206.
进行双三角翼翼面流动显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揭示前、后翼脱体涡的干扰机理和详细结构,进而达到控制表面涡分离的目的,并为计算流体力学建立数学模型提供依据。介绍了采用激光片光技术在风洞中进行双三角翼剖面流动显示研究的广泛和主要结果。研究表明,在较大攻角下,由于后翼涡的强度远远超过前翼涡的强度,后翼涡对前翼涡的诱导作用比前翼涡对后翼涡的诱导作用强,最终两涡将合并在一起,成为单一的旋涡。试验给出了很好的涡结构  相似文献   
207.
低雷诺数非细长三角翼绕流流动结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洞流动显示实验对低雷诺数非细长三角翼绕流流动结构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前缘剖面对50°三角翼绕流涡结构的影响及存在双涡结构时模型的最大后掠角.实验表明,双涡结构对染色液的注入位置很敏感,且这一双涡结构现象在64°三角翼绕流中仍可观测到;此外,前缘剖面形状严重影响涡破裂位置及涡核的空间分布.与迎风面倒角前缘相比,背风面倒角的三角翼易于产生双涡结构、可以推迟涡破裂并使涡核靠近模型上表面,进而有利于提高三角翼的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208.
针对国产平视显示系统(HUD)部分功能模块底层可靠性数据积累不足、难以支撑可靠性分析的问题,提出基于直觉模糊贝叶斯网络(IFBN)的平视显示系统多阶段任务可靠性分析方法。首先,研究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多阶段任务系统(PMS)模型构建方法,并综合考虑可能的共因失效(CCF)影响;其次,研究基于直觉模糊理论的模糊事件失效数据评估方法,提出适用于航电设备的模糊区间划分方法及直觉模糊数与失效数据的转换算法,并采用基于Tω算子的直觉模糊数聚合算法,降低模糊累计;最后,以某型平视显示系统为例进行多阶段任务可靠性计算。所提方法为系统底层失效数据模糊情况下的可靠性分析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09.
液晶热图技术在脉冲风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短时间脉冲风洞中,对液晶热图实验技术进行了试验,在实验时间为20ms的炮风洞中,获得了清晰的三维高超声速分离流场的热图显示照片,热图照片不仅与油流图谱所显示的特征位置吻合,而且能半定量地显示表面热流的分布。该项技术的研究为国内空气动力学实验研究提供了一项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10.
一种设计简单、制作方便的彩色纹影系列刀口,通过试验观察了温度场(密度场)以及高速气流下流场的密度变化情况,得到了一组效果较好的彩色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