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0篇
航空   203篇
航天技术   13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碳资产管理——低碳时代航空公司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出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进而出现的碳交易,使碳排放从科学领域跨越到金融领域。从碳排放权能通过交易市场在组织实体之间进行转换开始,对于组织实体而言,碳排放实质上成为了一种特殊的资产。碳资产的出现,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将给排放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相似文献   
252.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努力当中,对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测量和报告是各种政策工具实施的核心之一。这是由于温室气体本身看不见摸不着,想要对它进行有效管理就离不开一套严谨的系统对政策或项目实施前的排放情况摸底,建立基准线;在政策项目实施过程中不断监测排放数据,  相似文献   
253.
为了研究碳氢燃料燃烧产物NOx的排放,构建了射流搅拌燃烧反应器(JSCR)试验系统,并经过了初步验证.随后利用该试验系统对航空煤油RP-3的燃烧NOx排放进行了测试,射流搅拌燃烧反应器内压力为2×105 Pa和3×105 Pa,进口温度为650K,当量比范围为0.5~1.2.研究结果表明:在当量比为0.5~1.2范围内,航空煤油燃烧NOx排放先随当量比的增大而增多,在当量比为0.95附近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少;NOx排放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多.同时,验证了该射流搅拌燃烧反应器可作为研究碳氢燃料燃烧产物的基础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254.
旋流器结构对贫油直喷燃烧室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单元贫油直喷(LDI)喷嘴的旋流器设计问题,实验研究了旋流器结构变化(改变旋流器级数、双旋流器旋向及混合段收缩角等)对燃烧室总压损失、燃烧效率以及污染物排放等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旋流器结构变化对燃烧室性能有很大影响.同向双旋流燃烧室总压损失大于与之相同计算旋流数的单级旋流燃烧室,反向双旋流燃烧室总压损失略低于同向双旋流燃烧室,燃烧室总压损失随收缩角增大而呈增大趋势.相较单级旋流燃烧室和同向双旋流燃烧室,反向双旋流燃烧室在不同贫油气比工况下均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低的污染物排放.另外,燃烧效率及污染物排放受收缩角的影响.最佳收缩角角度的选取需要综合权衡总压损失、燃烧效率及污染物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255.
以一种中心分级的贫油预混预蒸发单头部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不同燃烧室进口温度和压力,研究其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烧室进口温度和压力升高对CO、UHC的生成影响相对较小,但对NOx的生成影响很大。通过对排放数据的最佳拟合,得到了NOx发散指数与进口温度和压力之间的预估关系式,并利用已有的单头部燃烧室返场与巡航状态及三头部扇形燃烧室爬升与起飞状态的NOx排放试验数据,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56.
近年来,我国的大型客机发动机研制正处于攻坚阶段,零部件试验和整机试验均在大量开展。为了更好地支撑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低污染燃烧室的研发工作,阐述了大涵道比涡扇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典型研发路径,并对单头部、多头部和全环燃烧室3个研发阶段的试验技术进行了重点分析,介绍了每一阶段的主要试验内容、试验过程、试验设备、测试技术、关键环节以及各阶段试验面临的共性问题;同时,在燃烧室试验压力与温度、测试技术、试验研究的丰富性与前瞻性等方面进行了国内外对比分析,总结了我国民机燃烧室试验技术的发展现状,可为国内相关单位在研发民机低污染燃烧室、建设试验器、提升测试能力和填补技术空白等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7.
空间任务中缺乏有效辐射散热通道情况下,消耗型散热是排散航天器废热必不可少的技术途径,但其存在长期应用中资源消耗量大的问题。针对未来长期空间任务,提出无工质排放的消耗型散热概念。首先通过微孔膜蒸发消耗型散热试验,评估该试验系统在不同真空压力下的散热能力;之后基于此设计柔性收集装置,开展微孔膜蒸发?水蒸气收集联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微孔膜蒸发可以在无工质排放条件下实现有效散热,散热量随流体进口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真空压力升高而线性减小;无排放消耗型散热系统中收集装置的水蒸气吸收速率不小于蒸发速率时,将不会削弱微孔膜蒸发的散热能力。  相似文献   
258.
为研究一、二级旋流器气量分配对燃烧室排放性能的影响,在总气量恒定条件下,针对配装气量比分别为0.85和1.1两种方案双级轴向旋流器的全环燃烧室开展了地面慢车、空中慢车和起飞状态下的排放试验。结果表明:气量比从0.85增加到1.1,空中慢车和起飞状态氮氧化物(NOx)排放分别降低33%~52%和14%~38%,地面慢车状态CO和未燃碳氢(UHC)排放分别降低23%~49%和32%~36%。地面慢车状态两方案旋流器对应的NOx排放差异不大,且排放值均较低。CO和UHC排放主要集中在地面慢车状态,随着状态增大,CO和UHC排放量逐渐降低,且空中慢车和起飞状态对应的CO和UHC排放量差异不大。在本文试验范围内,全环燃烧室CO排放指数随着NOx排放指数的增加呈现幂函数下降,随着UHC排放指数的增加呈现对数上升。  相似文献   
259.
航空碳减排是碳中和目标下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欧盟2023/958号指令的生效进一步修订了航空排放交易体系,在配额发放、适用范围、国际协调等多方面做出了更新规定。然而,作为治理航空排放的单边手段,欧盟航空排放交易体系会对我国主权安全、经济利益与航空排放治理成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国民航产业应当完善减排机制、革新燃料技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应对欧盟绿色霸权与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促进国际航空碳排放治理的稳定运作。  相似文献   
260.
随着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低排放燃烧技术已成为先进燃气轮机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气态燃料低排放 燃烧室中,燃料与空气的预混均匀性是影响NO X 生成的关键因素。基于污染物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指出了燃料空气预混均匀性 与NO X 排放的关系,即均匀性越好,NO X 排放越少。根据现有研究内容,从结构参数、旋流/湍流强度、预混距离以及边界条件(温度 和压力)等4个方面梳理了国内外提高低排放燃烧室内燃料与空气预混均匀性的研究进展,提出可以通过增大旋流数、燃料穿透 深度、预混长度等参数以提高预混均匀性,指出了目前研究中缺少小尺寸短距离空间内燃料与预混均匀性的预测。基于低排放燃 烧室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认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为短距离、受限空间内燃料与空气预混均匀性的定量预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