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航空   27篇
航天技术   7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为研究弹丸底凹结构的减阻机理,使用三维定常CFD方法对M910弹丸的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零升阻力系数随马赫数的变化规律,所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很好。在此基础上,为M910弹丸引入底凹结构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弹底结构的底部流场特性,对底凹结构减阻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亚声速下,底凹结构在底凹腔体内引入了高压“死水区”,并以“屈从”的流体边界代替了原固体底面,从而改变了尾部涡街的形成位置、形状和强度,最终增大底部压力,减小弹丸阻力;跨声速下,由于尾部涡街远离弹丸底面,固体底面与流体边界面的作用相同,使得底凹不再具有减阻效果;超声速下,底凹结构的减阻机理与底排弹丸减阻机理类似,即底凹结构中的流体为弹丸底部回流区添加质量从而达到减阻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普通禅丸的底阻约占弹丸总阻的1/3。因此,准确测量底阻是准确测定弹丸总阻的关键。在超声速风洞中进行测力实验时,模型底部大都用一根天平支杆将模型支撑在风洞中。由于尾支杆的存在,使得模型底部流动发生畸变,引起底阻测量的不准确性。本文介绍了天平尾支杆以及模型船尾对超声这弹丸底压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和理论计算。研究表明:尾支杆直径从小到大变化时,底压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在一定的范围内船尾起到提高底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依据稀颗粒群假定下的双流体简化模型,采用NND和Mac Cormack方法,本文对底部排气弹底减阻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非平衡气-粒两相流中颗粒相浓度变化对底排弹减阻性能的影响。和实验比较,稀颗粒群条件下的数值研究更接近实际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底排装置尾部化学非平衡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余文杰  余永刚 《推进技术》2015,36(11):1610-1615
为了研究二次燃烧对底排增压减阻的影响,采用8组分12步反应的H2-CO燃烧模型作为二次燃烧模型,运用统一算法的思路编程求解二维轴对称多组分N-S方程,对底排装置尾部化学非平衡流进行数值模拟。底排装置的底压随排气参数变化的模拟结果和现有实验数据比较吻合。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底排装置底部压力随着排气参数I的增加先迅速增大,当I达到0.007时,底压增长速度逐渐变慢,在I=0.01~0.015的范围内底压基本不变,此时底排增压减阻的效果最好。当排气温度Tj≤1025K时,底排装置尾部没有发生二次燃烧,底排减阻率相对较小。当1025KTj≤1100K时,底排装置尾部发生二次燃烧,且随着Tj的增加,燃烧逐渐由不充分变为充分,二次燃烧使底排装置尾部的高温区域大幅增加,且底排减阻率由13.7%速增到57.5%。当Tj1100K时,二次燃烧充分。底排装置的排气温度应大于1100K。  相似文献   
15.
通过数值模拟和风洞试验两种手段对来流马赫数M∞=4、喷流压比Pj/P∞=156.8、不同迎角下的三维高超声速底部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速底部喷流干扰流场结构复杂,有、无喷流时底部流场有很大不同,对气动力系数影响显著;在大喷流压比情况下,喷流干扰使导弹纵向气动力系数下降、压心前移.最后,对数值模拟与风洞试验在结果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底部排气弹DR582雷达阻力系数的数据处理,得到底排减阻的变化规律,可判断底部装置设计的合理性及改进方向,为设计良好的弹道性能的底部排气弹提供了方法,也为修正阻力计算公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脉动压力测量技术,研究细长旋成体底部流动百定常特性,实验M数0.6-3.5。实验中对不同的体构型模型进行测量,通过对测得的功率谱密度曲线,脉劝压强均方根值以及相关函数等结果的分析比较,探讨底部流动非定常特性的某些规律以及模型外形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李军伟  刘宇 《推进技术》2003,24(4):330-333
为了工程计算的需要,首先分析了已有的底部压强计算模型,找出了影响底部压强的主要因素,即塞锥出口截面的压强、马赫数,塞锥出口倾角和底部二次流流率;然后根据数值计算得到的底部压强和冷流实验测出的底部压强,分别拟合底部压强与塞锥出口压强和马赫数的关系式,底部压强与塞锥倾角的关系式,底部压强与底部二次流流率的关系式,最后把这些关系式几何平均得到了所有这些因素与底部压强的关系式。与实验数据比较,该拟合公式不但很好地反映了底部压强的变化规律,而且能够满足工程估算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单元塞式喷管的实验数据,研究了底部二次流对塞式喷管性能和底部特性的影响,测得了不同环境反压下塞锥表面的压强分布.实验表明,底部在不同压比下具有不同的气动状态.二次流的注入使底部开闭过渡点的压比值升高,底部开始提供推力的压比值下降,有利于避免底部开闭过渡时推力出现较大幅度降低.二次流流量达到主流的2.0%后,再加大底部二次流流量不再影响底部压强,过多地注入反而会降低塞式喷管的总体效率,1.5%~2.0%主流流量的二次流注入是比较好的选择.在低压比范围,塞锥表面有压强峰出现,随着高度的增加,压强峰后移并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