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252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1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31.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巨大的,震后电力中断、通信设备受损往往会造成通信盲区,给通信指挥、通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加强震后应急通信保障策略研究成为政府、学者关注的重点.文章基于震后环境特点,结合通信业务需求及各类通信方式的特点提出一种分层应急通信保障策略,该策略首先依据灾区受损程度进行分层,分为全域、边缘以及核心层,按照卫星全域覆盖,无人机空基通信边缘覆盖,短波电台+应急通信车补充覆盖的通信保障理念进行通信保障,该策略相对于传统的应急通信保障方式具有快速高效集成,可操作性强,技术相对成熟等优点,对于提升应急通信保障效益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32.
为研究飞机迫降后不利姿态对应急撤离的影响,基于动态客舱应急撤离实验环境,开展了200多人次的个体及群体应急撤离实验,按照自由撤离模式和快速撤离模式,分析了不利姿态下座椅段、过道区域个体撤离速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个体平均速度衰减比模型。实验表明:迫降后的不利姿态对群体撤离时间、人员密度和前向距离均有一定影响。横滚姿态下,群体撤离速度衰减比在5°时为0.948,10°时为0.859,随横滚角增大而减小;俯仰姿态下,在-5°俯角下群体中个体撤离速度均呈现出加速的效果,末位速度达到1.35 m/s,次序越靠后撤离速度衰减比越大,-10°时,群体中个体运动呈现两面性,撤离速度与次序呈反比。通过实验揭示了迫降后不利姿态应急撤离客舱内个体运动及群体撤离的变化规律,为民用飞机应急撤离仿真提供了重要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433.
发动机吊挂应急断离是民用飞机设计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国外相关技术难以获取,国内以理论研究和提出主要思路为主,与工程实现存在差距。基于此,从适航标准入手,研究吊挂、保险销和机翼三者的应急断离设计载荷大小的关系,通过场景分析,研究界面结构强度计算的载荷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吊挂应急断离设计仅需单独考虑发动机主载荷向上或主载荷向后工况,合理给定吊挂、保险销和机翼结构三者的应急断离设计载荷大小关系可有效降低结构重量;机翼/吊挂界面载荷方向则必须结合结构细节做具体的应急断离场景分析。  相似文献   
434.
为了给地面控制站提供安全可靠的应急电源,文章主要根据由DSP数字技术+脉宽调制SPWM驱动+IGBT+隔离滤波为一体化设计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UPS电源系统,并对逆变控制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对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得出所需的稳定的三相交流电,说明该电源逆变控制系统可以为无人机地面控制站提供安全可靠的应急电源。  相似文献   
435.
应急救援定位技术的发展关系到救援人员和受害人员的生命安全。首先,对应急定位与普适定位进行了对比,总结了应急定位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应急定位系统的精度、连续性等技术指标。之后,分析了不同传感器在应急场景下的可用性,对相应传感器在应急定位领域中的融合和应用进行了综述。最后,围绕坐标基准、知识图谱、多源协同、智能控制四项关键技术架构室内外无缝应急救援定位系统,总结了构建流程。其中,坐标基准将室内和室外、相对定位和绝对定位统一,而知识图谱综合权威发布信息和灾害场景信息进行决策,不仅可以辅助多源融合中传感器的选择、传感器无缝切换以及故障传感器隔离,还能协调智能控制中救援设备的调度、救援设备之间和救援设备与人员之间的协同定位。  相似文献   
436.
437.
崔朋  宋杰  李清廉  陈兰伟  梁涛  孙郡 《航空学报》2022,43(1):256-270
为了解决电动泵压式液氧煤油变推力火箭发动机系统响应特性不明晰的问题,综合考虑了电池、电机及冷却通道的影响,建立了电动泵压式液氧煤油变推力火箭发动机仿真平台,深入研究了不同工况下系统响应特性以及系统性能参数随推力水平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性能参数响应存在短板效应,尽管电动泵响应速度快,而冷却通道参数响应速度慢,导致系统性能参数响应时间是电动泵转速响应时间的10倍以上;此外,低推力工况时,适当降低混合比,能够保证冷却通道出口亚临界情况下的顺利调节。因此,为了提高系统响应特性,在满足冷却压降要求时,应尽可能提高冷却通道内冷却剂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