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79篇
航空   452篇
航天技术   135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1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采用LES(large eddy simulation)+FW-H(Ffowcs Williams-Hawkings)方程,研究了圆柱表面使用不同PPI(pore number per inch)和厚度的多孔介质对圆柱尾迹及圆柱-翼型干涉噪声的影响,探索了多孔介质的降噪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多孔介质能稳定圆柱表面的剪切层,抑制旋涡脱落,从而削弱尾迹对下游翼型的影响,圆柱单音噪声最大可降79 dB,翼型单音峰值降低13.22 dB,宽频噪声降低20 dB;多孔材料PPI的变化对降噪效果影响较小,而厚度是影响流场模态、降噪效果及气动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多孔材料厚度合适时,圆柱-翼型流场形态为“剪切层模态”,可有效降低湍流干涉噪声;多孔材料厚度较小时,发现了一种流场形态,即“剪切层-尾迹模态”,导致翼型噪声增大;合适的多孔介质厚度不仅降噪效果显著,对圆柱-翼型的气动性能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32.
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技术通过建立相关质量评价指标筛选最优干涉几何,从而实现多基线植被高度反演。但目前使用的相干性特性、测高精度等质量指标并未关联与干涉几何直接相关的垂直波数,容易降低干涉几何选取的稳健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去相干敏感因子的多基线PolInSAR植被高度反演方法,利用敏感因子描述干涉几何与植被高度的匹配程度,从多个单基线固定消光方法中确定最佳植被高度反演结果。使用欧洲航天局AfriSAR 2016项目的P波段合成孔径雷达(SAR)数据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LiDAR)获取的植被高度作为参考,本文多基线反演算法的均方根误差为6.19 m,比其他两种传统方法精度分别提高了约14.14%和13.55%。  相似文献   
833.
834.
基于非线性谐波法和声类比模型,研究了不同后排转子直径对对转螺旋桨气动特性和噪声的影响规律。首先,利用单排螺旋桨风洞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随后,以某型对转螺旋桨为研究对象,研究了6种具有不同后排转子直径的对转螺旋桨模型。研究发现,对转螺旋桨后排转子直径“裁剪”会降低后排螺旋桨的拉力系数和功率系数,但对效率的影响不明显。随着后排转子直径的减小,前排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下的噪声几乎没有变化,但高阶噪声变化幅度较大。后排转子减小0.25倍直径,后排转子的叶片通过频率下的噪声降低约为9 dB。后排转子直径“裁剪”不仅可以降低后排转子噪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前排转子的噪声。通过叶片“裁剪”,对转螺旋桨气动噪声降低5~6 dB。对转螺旋桨后排转子直径的减小,减弱了对转螺旋桨叶尖涡干涉和尾迹干涉,并减弱了前后排桨叶的势流场干涉,进而降低了对转螺旋桨的噪声辐射。  相似文献   
835.
蔡堉楠  纪良  李旦望  夏烨  倪臻 《航空学报》2023,(22):176-187
为了解决风扇噪声三维高精度评估问题,基于非定常雷诺平均数值模拟(Unsteady Reynolds Aver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URANS)模型和三平面压力(Triple Plane Pressure, TPP)模态匹配模型,发展了风扇转静干涉单音噪声数值预测方法。分析了URANS模型管道内单音计算的可行性,并建立了误差控制准则。在此基础上,采用URANS模型获得风扇非定常流场,同时基于TPP方法进行声源提取,得到管道内单音噪声的模态特性。基于国产某型大涵道比缩尺风扇试验数据,对模型准确性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进行转静干涉噪声的可靠预测。此外,进行了基于弯掠静子的低噪声叶片设计,并采用提出的数值模型分析了三维流场/声场,探究了基于叶型设计的转静干涉声源抑制机理,实现了对风扇低噪声设计的支撑。  相似文献   
836.
为了分辨出固体推进剂包覆界面中脱粘缺陷和非脱粘缺陷(气泡、夹杂等),利用激光剪切散斑干涉技术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手段,对包覆层中预设有脱粘缺陷、气泡缺陷和夹杂缺陷的平板试件进行了实验研究、数值计算,并对比分析了三种类型缺陷在真空负压加载及热加载条件下变形机理。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加载条件下,脱粘缺陷对应的离面变形远大于气泡缺陷和夹杂缺陷。数值分析显示负压加载条件下,相同尺寸的脱粘缺陷的离面位移是夹杂缺陷离面位移的2~10倍,比气泡缺陷的离面位移大1~2个数量级。另外,数值计算热加载激励条件下,三种类型缺陷的离面位移差异也较大。相同尺寸下,脱粘缺陷离面位移明显大于气泡缺陷和夹杂型缺陷,且缺陷尺寸越大,变形差距越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固体推进剂包覆层粘接缺陷检测、脱粘型与非脱粘型缺陷分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37.
金属磁微量能计(Metallic Magnetic Calorimeter,MMC)是一种具有极高能量分辨率的低温光子探测器。它通过顺磁材料磁化率在低温下随温度急剧变化的特性来实现对光子能量的精确测量。金属磁微量能计通常使用超导量子干涉器进行信号读出。研究介绍了一种用于金属磁微量能计信号读出的两级超导量子干涉器电路。初级放大器的设计采用了二阶梯度计构型,测试结果显示该设计方案有效的抑制了环境噪声的干扰。在液氦温度下,两级放大电路在磁通锁定环模式下实现了27400 V/A的跨阻增益,白噪声水平达到11.5 pA/Hz^(1/2)。  相似文献   
83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