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4篇
航空   107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11篇
航天   8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进口预旋对高负荷跨声风扇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全转速条件下高负荷风扇进口级转子的预旋设计形式和其对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在优化的预旋分布规律下,转子的典型部分转速特性.该风扇转子叶尖切线速度为480m/s,设计总压比为2.55,负荷系数高达0.42.结果表明:使用常规转子仍能达到该负荷水平,但采用带进口导叶的设计形式十分必要;在转子叶尖采...  相似文献   
42.
大型固体发动机第三界面防脱粘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Φ2000mm固体发动机第三界面脱粘的分析,选用LF衬层配方取代了原5RM-32发动机的LN502衬层配方,叙述了防止渗析效应、提高粘结强度的技术途径和工艺措施,介绍了LF衬层扩大到SRM—32全尺寸发动机中的使用效果和工艺要求,给出LF衬层基础配方和第三界面防脱粘攻关实验的主要有关数据。  相似文献   
43.
介绍了叠氮交联层候选叠氮有机化合物的类别、合成、应用及其工艺;分析了叠氮交联层的粘结机理、适用性;着篝讨论了叠氮交联层用于绝热层/复合固化推进剂界面的制造工艺和性能。  相似文献   
44.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的发展,精确打击武器在常规兵器上得以广泛应用。采用先进的高新技术,对常规武器进行战斗能力的提高,已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通常采用的做法。西方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炮射导弹的概念,60年代研制了坦克用炮射导弹,并在70年代装备部队,如法国的“阿克拉”、美国的“橡树棍”等。由于工业水平及使用.条件苛刻,  相似文献   
45.
推进剂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而环境因素往往易被忽视。本文采用因果法对某型发动机药柱内型面皱褶缺陷进行了分析,最后推知药柱内型面缺陷的成因,由于芯模温度低,挥发性组份在芯模上凝聚,溶胀膜剂,形成薄弱点,真空条件下,脱模剂鼓泡,破裂并形成皱褶,这是药柱内燃面缺陷的主要原因。为避免类似现象的重视,制订了相应的措施,它启示我们,环境因素是装药质量控制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同时说明,因果法是进行质量控制的一个有  相似文献   
46.
装药燃烧增压过程中脱粘扩展条件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在高增压燃烧条件下固体推进剂/绝热层界面脱粘进一步扩展的诱导因素,获得了脱粘传播速度与燃烧室点火压强梯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及临界压强梯度,提出了三种脱粘扩展模式。研究表明,当脱粘槽较窄并且点火增压梯度较大时,脱粘前沿扩展较快。  相似文献   
47.
弹射筒是航天火工装置中的一种,它的结构简单用途广泛,能对弹射物体产生力和运动速度。文章主要介绍通过不同装药设计控制弹射筒的性能,以便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8.
超宽带雷达近炸引信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反隐身能力强、精度高、功耗低、体积小、成本低等众多优点,是目前各国竞相研究发展的一种新型的主动式近炸引信。主要从超宽带雷达近炸引信的特点、原理和关键技术入手,就超宽带雷达近炸引信在常规导弹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9.
讨论了导弹和炸弹战斗部壳体及装药在超音速撞击下的动态响应。为了保证战斗部在目标舰体内的爆炸,实现对舰船目标的最大破坏,不仅要考虑壳体的强度,还要考虑装药的稳定性,其中冲击波的影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说起中国的反坦克导弹,许多读者朋友们一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红箭-73”和“红箭-8”系列反坦克导弹,两者分别是中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反坦克导弹,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世界上坦克装甲防护技术的提高,主动防护装甲的出现,使采用空心装药战斗部的反坦克导弹的攻击效能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