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2篇
航空   197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研究新型损伤容限钛合金TC21在不同的刀具磨损状态下,采用高速铣削与常规铣削的加工表面完整性,重点研究表面粗糙度、加工硬化层、金相组织等因素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速铣削能够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并提高加工的效率,同时通过观察加工硬化层与金相组织可以发现,即使是刀具在严重磨损的状态下,也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加工硬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2.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引出的强流Ni和Ti离子束对纯铜进行了离子注入表面改性试验研究.材料表面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采用Ti或者Ni离子注入后纯铜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对注入层的结构分析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后,在纯铜表面注入层出现了合金相及重结晶,显微组织的改变是材料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3.
HB- 30 0 0型布氏硬度计的控制部分 ,主要由设计独特的专用换向开关组成 ,完成电机的启动加荷、保荷、反向卸荷、停止等动作 ,即完成一次试验过程。实践证明 ,换向开关是该型布氏硬度计最易出现故障的地方。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正确地理解换向开关本身的作用和构造原理 ,解决换向开关引起的故障。1 结构原理本文将换向开关的整体结构简化成结构示意图的形式 ,便于直观阐述和加深理解 ,见图 1。图 1 换向开关结构示意图与动作相关部分1.固定拨叉 ;2 .变速箱输出轴 ;3.时间转动盘 ;4 .活动拨叉 ;5.触头 ;6 .螺钉 ;7.弹簧 ;8.按钮 ;9.机体 …  相似文献   
204.
给出了基于纳米硬度试验的表层薄膜的硬度测算方法。首先研究如何利用有限元计算弥补纳米硬度测量在压痕深度小于百纳米时的精度缺陷,进而探讨薄膜一基体材料系统的硬度随压痕深度变化的规律,最后导出了根据实验曲线预测表层薄膜材料的硬度的公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5.
分析了应变速率对MP159合金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该合金热成形正确选择变形速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6.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 HV -50A 维氏硬度分析仪研究了 TC4钛合金自β相区冷却过程中相组成及微观组织变化。结果表明,TC4钛合金冷却过程中发生β→α相变。冷却速率越小,形成α相片层越厚。TC4钛合金经1000℃固溶后,冷却到850~800℃水冷时,析出α相均匀细小,试样硬度出现峰值。随着冷却温度继续降低,试样硬度开始下降。TC4钛合金固溶后在冷却过程中的硬度变化,很可能还与 Ti2AlV(O)相和 Ti2AlV 相的析出、长大有关。  相似文献   
207.
GH4169DA磨削表面变质层软化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随更  姜哲  张定华  巨江涛  李娜 《航空学报》2014,35(5):1446-1451
为了深入研究高温合金GH4169DA磨削表面变质层软化机理,分别采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维氏硬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其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γ"相密度。试验结果表明:GH4169DA磨削表面及亚表面发生了明显软化和局部塑性变形。在试验参数范围内,软化深度约为30~100 μm,而变形层的深度只有约4 μm。从基体到磨削表面,γ"相密度由约2.27×103个/μm2逐渐降低,至距磨削表面约2.2 μm以内γ"相完全消失。该变化规律与显微硬度变化规律一致,最大影响深度也基本相同。分析指出,GH4169DA磨削表面软化的根本原因是在磨削过程中热的作用下,主要强化相γ"密度降低,强化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208.
应用Nd:YAG高功率激光器对TC6钛合金试样进行了激光喷丸,对部分强化试样623K真空保温10h。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电镜(EBS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设备对试样强化层形貌和纳米组织进行检测,采用显微硬度计进行显微硬度测量。测试结果表明:TC6钛合金激光喷丸表面完整性好,未在表面引入微裂纹,表面粗糙度较传统表面强化低;激光喷丸后距离表面200μm范围内α相在冲击波作用下压缩伸长,α相和β相细化,保温后SEM测试显示强化层组织和强化层深度未发现明显变化;强化后衍射峰变宽,说明强化层发生剧烈塑性变形导致晶粒细化,并留有残余应变,未发现新的衍射峰说明强化过程中没有发生相变;强化后TC6钛合金表层产生纳米晶,保温后强化层位错密度降低,纳米晶晶界更加清晰,未发现纳米晶长大;激光喷丸硬度影响层达500μm,表面硬度提高12.2%,保温后表面显微硬度降低10HV0.5,硬化深度未发现变化。以上研究表明,TC6激光喷丸纳米组织和显微硬度在623K温度下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钛合金的抗疲劳、抗磨损和抗应力腐蚀的性能,从而突破了美国规范AMS2546中关于钛合金只能在589K温度下应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9.
电火花表面强化TC4 钛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石墨为电极,分别在煤油和雾介质中对TC4钛合金(表面分别未涂覆及涂覆碳层)进行电火花表面强化.对强化层微观组织、相组成及显微硬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强化层组织均呈菊花瓣状.合金表面涂覆碳层后强化层表面球状碳化物数量都较未涂覆时明显增加,且在煤油介质中得到的强化层中碳化物在花瓣边缘处聚集,雾介质条件下碳化物分布更为弥散、均匀.对强化层进行物相分析表明,强化相由电极C和基体Ti原位反应生成,强化层由基体α-Ti和TiC相组成.强化层表面显微硬度较原始TC4钛合金相比大幅提高,雾介质中得到的强化层显微硬度值与煤油介质中基本相同,可达800 MPa左右,但分布更为均匀,力学性能更稳定.  相似文献   
210.
涡轮叶片榫齿常采用磨削加工,磨削工艺参数决定了其加工表面的质量和疲劳性能。基于正交试验研究磨削参数对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9 磨削表面粗糙度及硬度的影响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磨削表面粗糙度受砂轮线速度vs 的影响最大,工件进给速度vw 对其的影响次之,而受磨削深度ap 的影响最小;磨削表面出现加工硬化,加工硬化程度在1.9%~13.8% 之间,亚表面硬化层深度在60~120 μm 之间;为获得粗糙度小、纹理均匀、硬化程度小的DD9 高温合金磨削表面,精加工推荐的磨削参数为vs∈[20 m/s,25 m/s],vw∈[12 m/min,16 m/mim],ap∈[10 μm,15 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