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8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航空   1365篇
航天技术   361篇
综合类   219篇
航天   8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18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编者按] 我国测控行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为一系列型号工程的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我国航空制造领域,测控技术和测控设备已基本走过数字化、总线化、自动化、动态化、通用化、标准化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72.
装配仿真技术在飞机并行设计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装配仿真的意义,分析了装配仿真与数字化预装配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飞机制造企业应用装配仿真技术的支撑平台和总体规划方案,结合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重点讨论了在产品并行设计阶段装配仿真技术应用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和解决途径.最后针对装配仿真技术应用的不足,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973.
《航天器工程》2009,(4):101-101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09年6月4日报道,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项目(英文简称LAMOST)近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研制巨型望远镜能力的国家之一,为我国天文观测走在世界前列提供了有利条件。LAMOST要实施“大规模光谱巡天”的科学目标,把人类的天文学光谱观测能力从百万量级提高到千万量级。“巡天”任务明年开始试观测,后年正式使用,预计五年完成。  相似文献   
974.
《太空探索》2009,(7):52-52
缪印堂先生是我国著名漫画家.先进科普工作者、艺术教育家.近年以来他目睹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航天员自主出舱.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一系列壮举。  相似文献   
975.
易林 《航天》2009,(9):10-13
继载人航天、嫦娥工程之后,在不久的将来,首个中国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将在更遥远的火星上空出现,中国将展开自己的火星探测活动。2009年10月,中国首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将搭载在俄罗斯“火卫一土壤”探测器上,由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  相似文献   
976.
温谷 《航天》2009,(8):30-31
2009年7月20日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6月18日,美国一箭双星发射了“月球勘测轨道器”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目前最先进的月球探测器,从而拉开了其“重返月球”计划的序幕。该计划与昔日辉煌的阿波罗登月工程相比,无论是政治环境还是航天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977.
相较于新发动机,老龄发动机的工程管理工作应该受到更多的重视,对降低发动机维护成本、提高发动机可靠性有更加明显的效果。本文主要从CFM56-3发动机的孔探检查入手,分析老龄发动机转子叶片的常见裂纹损伤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探讨发动机的工程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78.
979.
钟在天 《航天》2014,(1):32-32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对外正式发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及中国载人空间站、货运飞船名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标识如上图所示。左图为中文标识,右图为英文标识("CMS"为"中国载人航天"英文"China Manned Spa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980.
《中国航天》2014,(9):56-57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航空航天工程委员会7月18日发表报告,称眼下正在走红的3D打印技术短期内可能并不会引发一场太空制造革命。这项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报告称,增材制造技术的具体效益和潜在应用范围尚未得到确定,其近期能力被明显夸大。不过,虽对这项技术态度谨慎,但报告仍认为3D打印有朝一日确实可能会使航天设备设计发生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