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0篇
  免费   1038篇
  国内免费   196篇
航空   2405篇
航天技术   240篇
综合类   327篇
航天   72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为研究旋流驻涡燃烧室的燃烧性能,设计了3种旋流器方案(基准型、小流通面积和外加套筒),在进口温度493 K、常压条件下,采用RP-3航空煤油作为燃料,凹腔当量比在0.8~1.8之间,开展了热态试验。结果表明:基准型和小流通面积的主燃区火焰为脱体火焰,而外加套筒则为V型驻定火焰,且小流通面积和加套筒的主燃区火焰更加集中。燃烧效率方面,基准型最低,而小流通面积最高,试验中获得的最高燃烧效率为96.3%。随着凹腔当量比的增加,基准型的燃烧效率不断增加,而小流通面积的则先基本不变,随后略有增加,外加套筒的则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此外,小流通面积的冷态总压损失高于基准型,在进口马赫数为0.31时,两者的冷态总压损失分别为7.2%和4.5%。  相似文献   
102.
103.
杨羽卓  郜冶 《固体火箭技术》2016,(4):456-462,469
通过不同障碍高和不同加质的冷流数值模拟,着重研究碰撞频率(碰撞处压力振荡频率)与强度(碰撞处prms/pmean)对于SRM内压力振荡幅频特性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SRM内压力振荡幅度与碰撞处的压力振荡大小为相同量级。当碰撞强度较小时,碰撞只起到增强声场的作用;当碰撞强度较大时,碰撞产生的压力振荡随碰撞强度的增加逐渐覆盖淹没声场。SRM内压力振荡的幅频特性主要由涡脱落碰撞强度决定,一般只呈现低频且具有非声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徐德康 《国际航空》2011,(9):28-28,30,32,33
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已经明确了新一代民用飞机所采用的若干先进技术,包括桁架支撑机翼、层流机翼、短距起飞和着陆技术、开式转子发动机等,并且正在致力于这些新技术的实用化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5.
矢量喷管作动机构故障模式回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故障模式下矢量喷管应急回中问题,提出一种关于矢量喷管作动简回中孔结构的设计方案。基于流体动力学平衡方程,建立应急回中装置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就设计过程中设计参数多于方程个数的求解,采用进油孔直径、活塞速度分段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和作动筒左、右两腔仿真调试的组合方法,获得限定速度段内满足作动筒回中性能要求的回中孔结构参数。AMESim仿真结果表明,矢量喷管作动简回中结构参数,能满足喷管作动筒在任何工作状态下一旦出现故障迅速应急回中的要求,进入回中状态后能以足够的回中位置精度保持其安全的非矢量控制状态。  相似文献   
106.
对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Turbine based combined cycle,TBCC)组合燃烧室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首先设计了组合燃烧室模型及相关的试验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工作模式下,进口速度系数、温度和油气比对燃烧室燃烧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外涵进口速度系数(λ=0.25~0.40)的增加,点火总油气比、贫油熄火总油气比均增加,燃烧效率提高;随着外涵进口温度(343~473K)的增加,点火总油气比和贫油熄火总油气比减小,燃烧效率提高;随内涵进口速度系数的增加,燃烧效率提高。试验中获得最小点火总油气比为0.0045,最小贫油熄火总油气比为0.002。  相似文献   
107.
旋向组合对小尺度三级旋流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国玉  何小民  朱一骁  江平  金义 《推进技术》2016,37(11):2097-2106
为了研究小尺度三级旋流燃烧室的燃烧性能,对头部为同旋向组合和反旋向组合的四种三级旋流器的燃烧室在不同进口速度和油气比参数下的燃烧性能开展了常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燃烧室的主要燃烧性能来看,内旋流器旋向与燃油喷嘴旋向相反时的点火性能最佳,点火油气比为0.009;三级旋流器同旋向时贫油熄火性能最好,贫油熄火油气比约为0.0033;中间旋流器反旋向时燃烧效率最高,旋向组合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8.
赖正鑫  肖隐利  宋文艳 《推进技术》2020,41(10):2260-2275
为了深入理解低旋流流场特征和燃烧稳定性,基于OpenFOAM平台,采用动态k方程模型和有限速率PaSR模型对甲烷/空气预混低旋流燃烧进行了大涡模拟,研究了气流入口速度、当量比和压力等流场参数对流场结构和燃烧非稳态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流场大尺度结构与火焰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流场结构和火焰抬升高度受入口速度影响较小,流场和火焰形态能够保持自相似性;随着当量比和压力提高,流场扩张性增强并在燃烧区下游产生回流区,火焰稳定不依赖回流区,根部火焰锋面形状由U形转变为W形,火焰抬升高度降低。火焰锋面稳定在剪切层,剪切层产生的周期性有序涡结构引起当地流场速度脉动和火焰表面褶皱,反映了流场非稳态特性;通过剪切层监测点瞬时轴向速度分析,涡结构特征频率随速度增大而提高,由250Hz提高至300Hz,随当量比和压力提高而降低,由250Hz降低至125Hz。  相似文献   
109.
温译 《国际航空》2010,(2):48-49
作为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的开始,2010年注定将是不平凡的一年。后危机时代必定也是技术创新蓬勃发展的时代,因为人类历史总是在不断摸索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0.
新闻左右看     
《飞碟探索》2012,(11):5-5
开启新航天时代 人类开启航天时代已经超过半个世纪了,然而我们目前在太空中仍然不能以很高的速度飞行。日前科学家表示,如果使用一种聚变燃料,我们或许可以将前往火星的飞行时间缩减为3个月,就像《星际迷航》里那样。——是的,这就是“二锂晶体”!美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正在研发一款新型推进技术,其可以实现相当于现有技术2倍的推进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