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91篇
航空   872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106篇
航天   9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61.
李牧  严传俊 《推进技术》2009,30(6):709-716
目前脉冲爆震发动机的起爆主要采用爆燃向爆震转变的方式实现,而爆燃波发展缓慢,消耗了循环周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为缩短爆燃向爆震转变的时间和距离,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蒸发管点火系统,用蒸发管对两相混合物进行预蒸发,在预燃室内点火形成火焰射流进入主爆震室,实现主爆震室内两相混合物的快速短距离起爆。热态实验在内径120mm,长2500mm的爆震室上进行。与火花塞直接在主爆震室点火相比起爆时间可以从12.5ms缩短到2~3ms,起爆距离可以从1350mm缩短到775mm。预燃室长度和个数对起爆过程也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长度和个数的增加都有利于爆震波的起爆。  相似文献   
462.
为了探究内燃波转子工作过程中复杂波系及火焰的传播特性,采用乙烯为燃料进行了内燃波转子多循环工作过程实验研究。依据实验中采集到的离子探针信号、压力传感器信号和高速摄影照片来分析波转子通道内的复杂波和火焰的传播特性,同时更换波转子通道内的不同扰流片结构来探究其对复杂波系和火焰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波转子通道内波与火焰存在一个动态过程,且火焰与波峰的间距越来越小,加入扰流片后火焰速度与压力波的强度明显增加。堵塞比为38.91%时,PT2处压力峰值可以达到1.56MPa。堵塞比为31.13%时,平均火焰传播速度能达到36.95m/s。  相似文献   
463.
基于扩散理论及辐射化学反应理论,建立真空紫外(VUV)辐照引起的聚合物材料质量损失数学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与特征函数展开法,获得材料中挥发物质量随辐照剂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通过实验得到聚酰亚胺(PI)薄膜和聚酯(PET)薄膜的质量损失数据,拟合求解模型中的参数,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质量损失模型适用于PI薄膜及PET薄膜,借助该模型可预估VUV辐照引起的材料的质量损失。  相似文献   
464.
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金相观察、电子探针分析和显微硬度测试,研究了碳钢的相变超塑性扩散焊焊接接头的金相组织、碳的分布和显微硬度的变化,以及热循环中最高加热温度、压应力和热循环次数等主要工艺参数对T8/T8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超塑性能加速固态扩散焊焊接过程;热循环中最高加热温度、压应力和热循环次数对焊接接头的强度有重要影响。文中还对相变超塑性能加速固态扩散焊焊接过程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65.
航空动力技术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飞行平台对高推重比、高隐身、宽马赫动力技术需求的日趋紧迫,一些新的推进技术,如级间燃烧室、加力燃烧室火焰稳定器与涡轮后整流支板及带气膜冷却的加力内锥一体化设计、磁流体涡轮冲压组合发动机等可望为解决高推重比、高隐身、宽马赫动力技术需求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国内应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开展一些前期基础和预先研究工作,以满足航空飞机器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66.
太中银小相寨1号隧道出口段围岩稳定性差,地形坡度大,洞口覆盖层薄,进洞困难,施工中采用大管棚进行超前加固处理.根据初始设计管棚参数,采用二维弹塑性有限单元法,对管棚设置范围、环向间距、注浆浆液扩散半径进行参数优化.优化结果表明:管棚设置范围、环向间距、注浆浆液扩散半径均存在一最优值,当没计参数值超过这一最优值时,设计参数的变化对拱顶下沉量的影响明显减小.因此不能一味地提高没计参数来增加隧道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67.
气膜-发散冷却结构冷却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气膜-发散组合冷却结构的冷却特征,设计了5种组合冷却结构形式,采用实验的方法对气动参数和几何参数对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1)由于气膜的存在使得发散冷却的起始段冷却效率有很大的提高,极大提高了发散冷却结构的整体冷却效率;(2)随着发散孔纵向间距的增大,发散段整体冷却效率逐渐降低,但对发散冷却起始段的影响不大;(3)发散孔复合角对冷却效率对冷却效率的影响随吹风比的变化而变化,在小吹风比时,45°复合角的冷却效率最高;在吹风比较大时,在发散冷却段的中后部,0°复合角的冷却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468.
驻涡火焰稳定器冷态流场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1995年由美国代顿(Dayton)大学Hsu教授等提出的用驻涡稳定火焰是一种新型、高效、适应高性能发动机发展的火焰稳定技术。研究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数值和实验两种手段开展了驻涡火焰稳定器流场特性,包括驻涡和压力特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本研究范围内(Da/Df=0.5~0.8)的每一个Da/Df,都对应于一个最佳的H/Df(0.2~2.0),空腔中的驻涡稳定,符合火焰稳定和燃料引入的要求,压力损失也最小。研究成果初步确定了驻涡火焰稳定器的基本结构参数,为开展热态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69.
为了揭示无定形硼粉在各种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利用激光点火系统研究了硼粉的燃烧过程,采用先进的光纤光谱仪和高速摄影仪分析了火焰形态以及燃烧过程中的发射光谱。结果表明,硼在纯氮气氛中能自持燃烧,火焰呈现不明显的淡黄色;而在纯氧气氛中的燃烧则非常剧烈,火焰为硼燃烧特有的绿色。硼在纯氧气氛下燃烧发射出明显的BO2光谱及少量的BO光谱,波长547.1nm的谱峰强度最大。在纯氮气氛下未观察到明显的BN发射光谱。与氧气气氛相比,在水蒸气/氧气混合气氛下,没出现明显的BO2发射光谱。在氧氮气氛下,随着氧浓度的降低,波长471,492.9,518.1,547.1,579.1nm的BO2峰始终较为明显,而452和620.2 nm波段的BO2峰则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70.
介绍了大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结构、材料及钎焊技术;简述了其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铜/钢夹层结构扩散针焊技术的应用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