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2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133篇
航空   720篇
航天技术   57篇
综合类   161篇
航天   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61.
本文介绍了边界层转捩位置测量与控制方面的几种新技术。包括组合热膜法,液晶显示与图像处理法,激光片光源与烟流显示法和热脉冲人工转捩控制与内声激振人工转捩控制。并对试验设备与试验方法及其应用实例分别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62.
在1米低速风洞中,对半展长直机翼翼尖用围空间流场进行了详细地研究,并分析了翼尖帆片的增升减阻机理。根据理论计算并结合试验结果设计的翼尖机片,经大低速风洞全机模型试验证明:翼尖装三个机片可使全机诱导阻力因子减小21.49%。这可供帆片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63.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边界层转捩测量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表明随机信号的均方根值在转捩过程中变化率较大,指示明确稳定,是测量转捩较准确有效的一种方法。本文同时还研究了气流湍流度对测量方法的影响,最后提出转捩测量技术尚需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边界层转捩测量的一些方法和流场扰动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指出随机信号的均方根值在转捩过程中变化率较大,指示明确稳定,是测量转捩较准确有效的一种方法。同时,本文还研究了气流湍流度和噪声对边界层转捩区内最大扰动层的影响,指出这时在转捩区内仍存在最大扰动层,它位于 h≤0.2δ。最后提出:为提高转捩位置测量的精确度,必须进一步研究确定一个公认的转捩起、迄点的标记。  相似文献   
265.
以表面热膜法和红外图象法作为主要方法,以油流法和荧光微丝法作为辅助方法,在低速风洞中,对三维边界层转捩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发展了一种可供实用的定量确定三维边界层转捩区位置的新方法--热膜-红外法。  相似文献   
266.
民机先进翼尖装置气动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机上加装翼尖装置能够有效减小诱导阻力,提高巡航效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针对上反小翼、鲨鱼鳍和阶梯式三种先进翼尖装置进行了气动特性研究.对高、低速情形下诱导阻力、俯仰力矩和翼根弯矩进行了分析比较,所得结果可为民机翼尖装置的综合评估与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67.
针对直升机的悬停飞行状态,建立了一个基于线性规划的旋翼性能优化分析模型.应用该分析模型,以四叶模型旋翼为算例,对优化前后桨叶扭转角和环量值的分布进行了对比,并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所建立的优化方法对旋翼几何参数进行优化,可在保持旋翼拉力不变的情况下,显著减小旋翼消耗的功率.  相似文献   
268.
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与边界层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作者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的PIV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毫秒、微秒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空气流动以“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形式出现;当激励电压为12kV时,最大诱导速度约为3m/s;激励电压越大,“启动涡”和“壁面射流”的强度越大;脉冲激励的作用强度和作用范围要强于定常激励。该结论为提高等离子体流动控制的作用能力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69.
进行了静止空气条件下等离子体气动激励加速特性的实验研究与讨论,使用皮托管和粒子图像测速仪分别对诱导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与结果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励参数(激励电压、频率和电极组数目)的改变,对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加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行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诱导气流加速机理的讨论,证实了等离子体气动激励作为飞行器和动力装置的主动流动控制具有广阔的研究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0.
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场测量及诱导推力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潘波  沈锦明  林麒 《推进技术》2011,32(1):146-150
为了深入了解等离子体激励器流动控制原理,采用PIV技术获得了静止空气中的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诱导气流及其末端引射气流流场的流速分布和流态,并对由此产生的诱导推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研究了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诱导气流加速机理和尾部流场形态以及电极对数对诱导气流加速的影响,并与推力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激励器上表面空气被诱导产生定向流动,并在多对平行电极的作用下被逐渐加速;诱导气流在激励器末端的引射作用形成射流,增加等离子体激励器电极对数可以增大该射流的流速;所产生的诱导推力也随诱导气流流速的加速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