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43篇
航空   334篇
航天技术   59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前掠翼融合体无尾气动布局(FBB布局)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FBB布局设计使前掠翼的前缘涡与融合于机体的大后掠侧缘的侧缘涡的发展过程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匹配,有效控制布局的流动是FBB布局获得突出纵向气动性能的主要物理根源。针对大迎角状态提出的两段可动式侧板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可动段与固定段前缘之间形成收缩型缝道,将机身下表面的高能气流引入上表面增强了机体侧缘涡,加强了对机翼根部和后体流动的控制、减缓机翼根部分离、控制机头分离区,既可提供俯仰控制力矩,又不损失升力,改善了失速特性,有利于FBB布局的纵向配平和俯仰控制。FBB布局的流动控制设计思想和两段可动式侧板控制技术为无尾布局飞机设计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2.
涡轮叶片转弯流道换热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虞跨海  岳珠峰  杨茜 《推进技术》2009,30(3):323-327
对涡轮叶片冷却通道换热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方案,改善了叶片性能。采用流-热耦合分析方法对典型三腔回流式冷却叶片气动及传热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叶片压力与温度分析结果,发现叶片最高温度出现在叶尖尾缘位置。对此提出了冷却通道两种新的结构方案,在不降低叶片气动性能的前提下,分别可降低叶片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通过分析发现,将两种结构特征进行组合,可同时较大幅度地降低叶片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并对新型组合冷却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与原结构相比叶片综合性能得到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3.
本文给出了尾吊布局的民机发动机短舱与机身组合体的三维空气流动与传热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根据发动机短舱和机身的组合模型特点,应用非结构化网格和柱状附面层网格对计算区域进行划分,采用k-ε湍流模型和相应的对流换热、辐射换热模型模拟了短舱风扇罩表面着火后对附近机身的热影响.分析认为采用CFD分析可在防火区选型设计阶段起到辅助作...  相似文献   
144.
为了研究鼓包对立尾抖振的影响,在北航的水槽和风洞中进行了在机翼头部放置了鼓包的75°后掠双立尾-三角翼的立尾抖振实验,采用了流动显示、立尾表面动态压力测量、激光测立尾顶部加速度的实验来检验鼓包对立尾抖振减缓的效果。流动显示的实验结果表明三角翼机翼头部加上鼓包后,前缘涡涡核会发生弯曲和扭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前缘涡。激光测立尾顶部加速度实验的结果表明,在25°到48°这段立尾抖振比较显著的迎角范围内,A1立尾位置的立尾抖振强度曲线比无鼓包的曲线数值上有明显的减小,抖振得到一定的改善。立尾表面动态压力的脉动强度也有明显的减小,前缘涡涡核的弯曲和扭转起到了减缓立尾抖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全尺寸二元喷管红外辐射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郑礼宝 《航空学报》2002,23(2):140-142
 设计了一种全尺寸二元收敛喷管,用涡轮喷气发动机 WP-6作为燃气发生器,在发动机处于最大状态时,用红外光谱仪对二元喷管及尾喷流的红外辐射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与基准喷管相比,在发动机产生相同推力的条件下,二元喷管改善了喷口和尾焰红外辐射的光谱分布,减小了红外源的尖峰辐射,明显降低了发动机的红外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146.
对于丝锥尾方的加工可以采用磨削的方法,欲实现尾方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则磨削尾方专用机床的头架,因其动能是夹持工件,所以在加工过程中必须能自动分度。俗实现此目的,其头架结构可以采用差动轮系。行星轮上装有弹簧夹头以夹持工作,系杆H与行星轮C之间的传动比iCH=nc/nH=1/4,便可实现自动分度。  相似文献   
147.
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尾焰电压检测方法,可直接测量建立于工件与测量板之间的尾焰电压信号。该信号能准确反映熔池小孔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8.
含钾盐的NC/TMETN基钝感双基推进剂火焰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单幅放大摄影法研究了含钾盐消焰剂的NC/TMETN(三羟甲基乙烷三硝酸酯)基钝感推进剂的火焰结构。结果表明,不同的钾盐导致该类推进剂的火焰结构各不相同,含有机钾盐KD的推进剂的火焰结构保持了平台双基推进剂火焰结构的特征,而含K3AlF6的推进剂却有着安全不同的火焰结构。由此可发现K3AlF6使得推进剂平台燃烧效应消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9.
利用激光测雾仪(PDA)对尾缘吹气式火焰稳定器尾缘出口的初始雾化场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静止空气中测量了尾缘出口下游不同截面上的各点处的液滴直径、速度等参数, 分析了雾化场结构, 初步探讨了初始雾化场的特征.同时, 根据初始雾化场的实验结果给出燃烧数值模拟的初始雾化条件, 并把计算结果与燃烧实验数据和经验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分析了实验初始雾化场数据对燃烧数值计算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 初始雾化场实验数据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及燃烧效率的计算, 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 其中对燃烧效率计算的改进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0.
凹腔驻涡模型燃烧室内涡的演化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使用大涡模拟对凹腔内双驻涡冷态流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 在主流、前后壁面射流的情况下, 凹腔在某些特定几何条件下会产生准周期生成和破碎的驻涡, 同时研究了凹腔内准周期驻涡的生成发展的过程, 得到了影响凹腔内涡演化的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