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8篇
航空   107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12篇
航天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在已经市场化的选择性激光烧结用高分子粉末烧结制件强度低,需要经过后处理才能满足使用要求。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尼龙-6/聚苯乙烯体系复合材料作为选择性激光烧结的基体粉末,探讨氧化铝的加入方式对粉末烧结性能的影响,获得了烧结精度和力学性能都良好的制件。探讨了主要工艺参数对烧结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尼龙-6/聚苯乙烯粉末体系优化的烧结工艺参数:激光功率10W,扫描速率1500mm·s-1,扫描间距0.15mm,铺粉层厚0.20mm。  相似文献   
72.
利用XD法与搅拌铸造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制备TiCp/ZA-12复合材料,采用常规凝固与定向凝固的技术研究增强粒子TiCp在凝固界面的行为,结果表明,常规凝固条件下,TiC含量较低时,颗粒主要分布于共晶相内,TiC含量较高时,颗粒不仅存在于共晶相内,也存在初生相内,定向凝固条件下,由于初生相对TiC的排斥作用使TiCp/ZA-12复合材料凝固组织中存在TiC聚集的带状组织,TiCp在带状组织中的聚集程度与TiC含量有关,随TiCp含量增加,聚集程度减小,当TiCp含量超过6%后,聚集带已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LY12铝合金疲劳损伤的非线性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LY12铝合金材料的早期疲劳损伤问题,研究发展了一套可靠的超声非线性系数测量实验系统,利用该系统离线测量了LY12铝合金疲劳试件的超声非线性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未达到60%左右疲劳寿命时,超声非线性系数对LY12铝合金材料的早期疲劳损伤有很高的灵敏度.同时利用浸蚀法观察了LY12硬铝疲劳试件的位错密度变化,超声非线性系数和位错密度随疲劳周次的变化近似一致,表明超声非线性效应与晶体中的位错有关,超声非线性系数可以表征晶体材料内部位错的变化,进而预测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74.
75.
FD12P天气现象传感器是智能型多变量传感器,能测量能见度、温度、降水强度和类型,其精度是测量正确数据的关键。本文总结了FD12P在实际工作中的校准、故障检测、维护、维修经验,并提出注意事项,对保障此设备的正常使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主要介绍了采用静电喷涂工艺在钛弹簧零件上喷涂尼龙粉末涂层的工艺方法,该零件涂层的质量稳定,可以为其他材料的零件喷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零件在热处理后,有时会出现裂纹,通过对裂纹宏观及微观的检查分析,找出产生裂纹的原因,以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78.
提出了用拉曼显微镜测试SiC/A12O3纳米复合材料表层V氏压痕周围残余应力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其荧光光谱R曲线峰频率随高压痕中心的距离大小而变化,压头施加在材料上的载荷的大小,严重影响R曲线频率的变化。中假定应力张量横向各向异性,并以加压之前材料的荧光光谱作为基值,确定压痕周围的残余应力。最后,采用等静应力解释并比较了压痕周围残余应力与压痕载荷、高压痕中心距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9.
旋流杯文氏管长度对积碳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弛  田兴鹏  林宇震  王晓峰 《推进技术》2015,36(12):1833-1838
研究了三个不同长度旋流杯文氏管的积碳特性。方案A,B,C文氏管喉道位置至喷嘴出口距离依次为6mm,8mm,10mm。通过热态燃烧试验定量比较了三个方案文氏管的积碳量,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文氏管长度对旋流杯内部及下游的热态流场,温度场以及积碳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文氏管长度的增加,其内壁上的积碳量随之减小,方案C相较于方案A减小幅度达到99%。数值模拟结果则发现:文氏管长度对旋流杯下游流场及温度场影响较小,但是增加文氏管长度会使中心回流区上止点由上游喷嘴处向下游文氏管出口移动,文氏管喉道附近的负速度区域和高温区域减小,方案C相较于方案A负速度及温度峰值减小幅度分别达到99%和35%。因此,适当增加文氏管长度有利于减少燃油在文氏管上的积碳,对旋流杯的结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0.
超声速预混气扩张流道热射流起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伟强  梁剑寒  林志勇  蔡晓东 《推进技术》2015,36(12):1761-1767
为深入理解超声速预混气射流起爆过程机理,采用块结构自适应网格加密程序AMROC,在并行计算系统中模拟单边扩张流道中H2/Air超声速预混气在持续热射流作用下的爆震起爆过程。结果表明,5.4°扩张流道上方的4mm宽度热射流在140μs时间内成功起爆了超声速预混可燃气;形成的爆震波前传速度为55.9m/s,过驱度只有1.059,接近为CJ状态的爆震波;扩张壁面使得射流诱导形成的弓形激波出现分离激波,分离激波与弓形激波相交导致弓形激波波后温度的升高,从而加速了爆震波面的形成;在扩张壁面的作用下,射流起爆的爆震波面更接近于CJ爆震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