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136篇
航空   665篇
航天技术   409篇
综合类   83篇
航天   5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61.
为在伺服电机上实现准确的位置调节,提出了基于扩展状态观测器的鲁棒复合伺服控制和带误差积分的线性反馈控制方案,并以闭环阻尼和自然频率等作为设计参数,给出了全参数化的离散时域控制律。控制律在1台永磁同步电机上进行了试验测试。结果表明鲁棒复合控制在较大范围的位置目标和负载转矩下实现准确的点位运动,瞬态性能良好;而基于积分的线性反馈控制当目标位置或负载发生变化时伺服性能出现明显恶化,缺乏鲁棒性。  相似文献   
462.
庄佳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9,46(12):27-32, 60
针对飞机电蒸发冷却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在不同工况下的抗负载扰动问题,研究了负载转矩前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的转矩前馈控制难点。针对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提出工程化设计方法,通过将观测到的负载转矩补偿到电机电流环输入,实现电机对负载扰动的快速响应,提高了抗负载扰动能力。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了降维负载转矩观测器设计方法以及PMSM负载转矩前馈控制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63.
层析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omographic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omo-PIV)是将PIV技术和计算机断层诊断技术(CT)相结合的一种瞬时三维流场速度测量技术,能够定量获取流场的三维结构。通过对该技术的研究,实现了其在亚跨超声速风洞的应用,并进行了超临界翼型小肋减阻的试验验证。基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FD-12亚跨超声速风洞,设计了体光源和相机等硬件设备的布局方案,解决了示踪粒子的均匀播撒问题,测量了Ma=0.6条件下的自由来流流场,并与PIV测试结果进行对比,两者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Tomo-PIV的测量精度。针对超临界翼型OAT15a,测量了翼型表面分别贴附光滑薄膜和顺流向对称V形小肋薄膜后翼型尾缘后方的三维速度场。对比发现,贴附小肋薄膜后尾缘后方流场的马赫数增大,说明小肋能够减小翼面摩擦阻力,具有一定的减阻效果。  相似文献   
464.
马广富  王伟  张伟  黄庆龙  彭玉明  张晓 《宇航学报》2020,41(9):1166-1174
针对小行星探测任务对导航系统自主性强、实时性高的需求,研究了一种面向小推力变轨的天文组合自主导航方法。根据工程实践分析并建立了电推进变轨过程中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天文测角测速组合的小行星探测自主导航方案。为克服小行星探测器推力的不确定性,提出了采用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无迹卡尔曼滤波(AIMM-UKF)算法,以较少的模型个数实现对导航系统状态的覆盖,克服了模型集合先验信息不准确对导航精度的影响,提高了组合导航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能力。最后,通过数学仿真对组合导航算法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组合导航方法估计精度更高、计算消耗更小,可满足小行星探测工程任务对导航系统自主性、实时性和高精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465.
星载运动附件扰动抑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高分七号卫星(GF-7)在附件(特别是双轴定向天线)运动时的姿态稳定度,研究了星载附件指向运动平滑及其扰动抑制方法。首先,针对卫星姿态扰动主要来源于对地数传天线对地面通信目标的快速捕获运动的情况,通过引入具有角速度全局光滑性的路径平滑技术对天线的目标捕获过程进行规划;其次,针对含有双轴运动天线的整星姿态运动,建立了适用于任意星体运动速度下的一般动力学方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进而根据规划后的天线运动引起的扰动力矩对姿态控制系统引入前馈补偿,从而抑制天线运动对整星姿态的扰动影响。基于提出的扰动抑制方法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运动平滑与力矩补偿结合的协同控制技术可将天线扰动削减90%以上。  相似文献   
466.
非最小相位系统输出跟踪的最优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非最小相位系统广泛存在于机器人柔性结构控制、飞机的飞机控制和航天器发射等实际问题中。由于非最小相位系统内部动态的不稳定性,传统的一些输出跟踪方法将导致系统的某些变量发散。文中通过讨论系统的有界理想状态轨迹,将期望跟踪的输出进行了扩充,利用预测控制方法研究了一类非最小相位系统的输出跟踪问题,从理论上证明了利用预测控制可以使非最小相位系统稳定地渐近跟踪期望输出。  相似文献   
467.
取大取小算法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大取小算法是模糊数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有人提出了“在模糊综合评判时 ,取大取小算法是一个错误算法”的论点。本文首先通过对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价函数所作的理论分析并辅以实例说明了取大取小算法是模糊综合评判的一个可取的算法 ,作者还从广义合成运算的模糊综合评判的角度 ,论述了取大取小算法的正确性 ,与上述论点进行商榷。同时作者也对取大取小算法在某些情况下出现失效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作者认为不能因取大取小算法在特定情形下的失效就全盘否定其理论上的正确性和工程上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468.
针对某型液体火箭发动机管路接头的随机振动疲劳试验,基于断裂力学的小裂纹理论进行了裂纹扩展寿命分析.分别从小裂纹应力强度因子计算、疲劳应变/应力谱、裂纹扩展速率曲线以及裂纹扩展计算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使用FRANC3D(试用版)进行三维裂纹的有限元计算,得到了管路结构表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变化规律;对应变实测数据进行了...  相似文献   
469.
基于小面模型的星图中星获取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金文  郑胜  田玉龙  柳健 《宇航学报》2005,26(Z1):83-86
利用小面模型对原始星图的局部区域作灰度曲面最佳拟合.在拟合曲面上进行灰度极大值像素点的位置估计,初步得到星图中星的中心位置,从而加速星图中星的获取过程.基于所定义的性能评价指标,对模拟星图进行了星图获取的实验验证.研究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70.
发展小卫星 展望微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论术这当前小卫星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介绍几种典型的小卫星公用平台,提出为较快,较好,较省地研制小卫星应在组织管理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最后展望面向21世纪的微卫星,介绍研制微卫星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