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8篇
  免费   74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航空   2277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250篇
航天   260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127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通过焊接热模拟试验研究冷却速度对TG6钛合金焊接热模拟均温区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冷状态下均温区达到最佳的性能,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均温区的抗拉强度稍有提高,拉伸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没有明显变化;冲击韧性空冷达到最大值,水冷稍有下降;显微硬度随冷却速度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探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及出口射流参数对圆柱绕流流动分离的控制效果,首次对合成双射流控制水下圆柱绕流流动分离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显示:保持激励器出口射流振幅不变的条件下,出口射流频率等于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射流控制作用与绕流流场耦合效果最好,控制流动分离效果最佳;保持出口射流频率为尾迹涡脱落特征频率时,在数值计算测试范围内,随着射流振幅的增大,射流对于流场的动量掺混能力增强,控制效果也随之增强。机理分析表明:合成射流位于前驻点的控制,主要通过在圆柱前缘形成虚拟气动外型来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而合成射流位于后驻点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增强回流区的动量掺混来提高回流区抑制分离的能力,从而达到减阻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3.
134.
多孔层板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实验选取了一种典型结构的多孔层板作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换热特性实验研究。研究了改变冷热气流吹风比对该型层板冷却效果的影响。另外 ,对该型多孔层板的冷却效果沿中轴线顺气流方向的变化规律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并给出了层板局部 N ux 和冷却效果 E关于局部 Rex 及冷热气流吹风比 M的数学拟合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5.
带有护散型冷却孔的气膜冷却叶版是新开发的结构,用于具有很市初始温度(1700℃)的氢气燃气轮机,名古屋工业大学流体机械实验室在日本首次对该结构的流场进行了研究。用垂直型和X型的热线测量了流场,获得了主流方向平均速度,紊流强度和雷诺剪应力,在沿下游方向和展向方向的平面里分别整理了实验数据,证实了扩散冷却孔对改善燃气轮机膜冷却紊流流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探讨层缘吹气式火焰稳定器的射流喷口形状对燃烧性能的影响,在来流50m/s,573K条件下,分别对连续长缝、不连续宽缝、均布圆孔三种不同喷口形状的火焰稳定器的燃烧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了它们的贫熄特性、燃烧效率和流阻损失。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连续长缝形喷口稳定器的燃烧性能较其他两种不连续喷口稳定器优越,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较宽的贫熄边界和较小的流阻损失。  相似文献   
137.
用五孔探针对侧壁开有出流孔的通道流场进行了详细测量,着重研究出流孔上、下游截面内的流动规律,分析了错排孔对通道流场的影响。实验发现出流孔上游各截面内的流动沿流向呈加速趋势,其下游截面的流速先急剧减缓,然后逐渐加速直至下一出流。距孔最近的上游截面内气流明显向孔偏转,由于惯性作用,孔下游各截面内的二次流仍很显著。  相似文献   
138.
带肋壁与出流孔内流通道的流阻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根据相似理论几何放大的模型,在流动相似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带肋壁与出流孔内流通道的流阻特性。在内流通道进口雷诺数为40000-80000,通道总出流比为0.30—0.60的范围内测量了通道压力损失系数Cp的分布,分析了通道进口雷诺数和通道总出流比对Cp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在通道进口雷诺数一定时,随总出流比的提高,通道内Cp减小,压力损失减小;在通道总出流比一定时,通道进口雷诺数对Cp无显著影响。另外,在比较了当前内流通道流阻工程算法与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当前流阻算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9.
赵洪  吉士鸿 《推进技术》1989,10(4):26-33,80
本文针对液膜及气膜组合流动的特点,提出了组合薄膜流动的“四层式流场物理模型”.根据所做简化、假设,对液膜区流场结构及冷却效果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通过分析方法,对其紧接的气膜段流动及冷却效果进行了理论预估.试验的结果表明:液膜段的理论计算与试验数据基本相符.并从试验中发现了液膜蒸干后气膜段冷却的一些特点.这对研究液体冷却时液膜及气膜组合流动的冷却效果提出了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0.
郑子樵 《航空材料学报》1990,10(2):26-31,37
通过时效曲线测量和电镜观察,研究了时效前的预变形对一种Al-Li合金时效行为和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时效前的少量预变形加速了时效析出过程,促进了S′(Al_2CuMg)相的析出。此外,经过预变形的试样时效后具有较大的时效硬化量,同时具有较窄的晶界无沉淀带。讨论了晶界无沉淀带形成的机理,分析了预变形和时效组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