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篇
航空   290篇
航天技术   25篇
综合类   42篇
航天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旋流空气对双油路离心喷嘴雾化特性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DPA)对带空气旋流器的双油路离心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供油压力的工作范围在0.3~2.1MPa,采用轴向逆流器,旋流器叶片出口角为79°,旋流器前后空气压降在0.03~0.15MPa,实验得到了索太尔平均直径(SMD)与喷雾锥角随供油压力与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供油压力下,旋流器通入空气后,喷雾锥角值较未通入旋流空气时将增大15°~20°,索太尔平均直径比未通入旋流空气时减小40%.   相似文献   
102.
高超声速锥柱裙模型边界层转捩的弹道靶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现象、给边界层计算提供可靠的对比数据,在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趟高速弹道靶上开展了锥柱裙模型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的自由飞实验。所采用的锥柱裙模型全长105mm,飞行速度1.94km/s(Ma=5.65),单位雷诺数4.32×10^7~1.20×10^8m-1。使用激光阴影成像技术,获得了锥柱裙模型边界层转捩和湍流边界层发展的图像,测得的湍流边界层厚度在0.6~2.2mm之间,湍流涡的流向尺寸与边界层厚度的比值介于0.3~0.8之间且沿流向呈下降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弹道靶实验能够获得给定飞行环境下的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图像,从图像中可以清晰判断转捩位置或区域、测量边界层厚度和分析湍流涡的尺寸。  相似文献   
103.
针对高压涡轮导向器叶片表面温度过高的情况,采用在叶片内安装导流片并布置射流孔的方式对高温叶片进行冲击冷却,运用带转捩的Transition k-kl-ω模型完成了气动和传热的三维耦合计算分析,研究了改善冲击冷却效果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在保持冷却气体流量不变条件下,提高冷却效果、降低材料的性能要求。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孔径范围内,射流孔数和孔径满足(4n-1)D=h的关系式时,沿叶高方向能满足冷却要求;选择在压力面开3列、吸力面开4列射流孔,能满足叶片中弦区域冷却要求,采用劈缝排气方式可以消除尾缘高温现象;导流片与叶片间距zn/D在1.71~2.57变化时,对叶片内外表面平均温度影响不大,而随间距变小,叶片内外表面最高温度降低,最低温度则会升高;随冷却气体温度降低或流量增加,冷却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04.
针对航空发动机双油路喷嘴,采用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不同防积碳结构对燃油分布的影响。采用光学分布式喷雾检测系统进行燃油分布测量试验,获取了不同防积碳喷嘴出口下游20 mm截面的锥角、周向分布和径向分布;并采用volume of fluid(VOF)仿真方法对不同防积碳结构的喷嘴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相同供油压差下,喷嘴匹配防积碳结构后,喷雾锥角和燃油径向分布的峰值半径减小,小半径区域燃油分布占比升高。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有效解释了防积碳气流对喷嘴燃油分布的影响。同一工况下,喷嘴匹配不同防积碳结构时,锥角的大小与喷口端面中心孔的气流速度相关,而周向分布主要与气液比相关。  相似文献   
105.
针对涡轮发动机隐身需求提出了一种进气导叶与吸波导流环一体化设计方法,确定了吸波导流环主要设计参数。将涡轮发动机中的导流支板等结构替换为进气导叶与吸波导流环一体化结构,并对两种结构气动性能与隐身性能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型支板,进气导叶与吸波导流环一体化结构雷达散射面积(RCS)在P波段平均下降1.55dB,L波段平均下降2.70dB,X波段平均下降10.23dB,而从气动性能角度,同样压比条件下,换算流量下降约1.7%~1.8%,总压恢复系数下降约0.04%~0.1%,而进气道出口总压畸变指数下降约0.2%。进气导叶与吸波导流环一体化结构可以明显提高进气系统隐身性能,而对气动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6.
飞机座舱盖热疲劳试验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座舱盖热疲劳试验台试验段流动及换热计算模型,并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及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基于大量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提出了座舱盖导流罩型面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采用根据该方案修改的导流罩外形,解决了试验中座舱盖前后缘温差超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针对调整出口导流叶片来减小吊架对压气机流场影响的方法,采用非定常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对分离式和一体化式吊架进行了研究。分离式吊架情况下,对减小扰动的作用不明显;一体化式吊架情况下,通过适当调整出口导流叶片安装角可以有效地降低转子后的压力扰动,改善流场。该优化方法适合于一体化式吊架。  相似文献   
108.
周逊  韩万金 《推进技术》2003,24(6):537-542
在低速环形叶栅风洞上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常规直叶片叶栅和弯曲叶片叶栅进行了吹风实验,得到了两种叶栅的叶片和上、下端壁表面的静压系数分布及气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后部加载叶型能够建立对应优良气动特性的叶栅内部三维压力场,同时采用弯叶片技术可进一步优化展向静压系数分布。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基于等效电磁流法的一致性高频近似方法计算有限导体锥的后向雷达截面。采用物理光学法计算锥体表面散射,并且利用等效电磁流法(ECM)计算锥体底面边缘对远区场的贡献,从而得出有限导体锥的后向雷达截面。对于垂直极化入射,在接近轴向入射时,计算结果与矩量法结果有较好的近似;对于水平极化入射,则在任何角度入射都有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0.
针对进气道内型面存在较大弯段而导致的流动分离问题,提出了一种对进气道出口弯段进行导流控制的概念,设计了3种不同的导流格栅方案,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不同导流格栅方案的超声速进气道流动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不同导流格栅对进气道流场结构和工作性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利用格栅对进气道进行导流控制,可以改善进气道出口弯段的流场结构和压力分布,避免进气道出口发生流动分离.通过对格栅型面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改善进气道的工作性能,采用类翼型导流格栅的进气道性能改善幅度最大,马赫数为3.5条件下,其稳定工作裕度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分别提高10.3%和9.8%,冷流内阻降低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