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9篇
  免费   303篇
  国内免费   51篇
航空   842篇
航天技术   117篇
综合类   33篇
航天   19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172.
美苏两个超级核大国在战略核武器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多年来研制和部署了大量的战略武器。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美苏两国各种战略核武器的外形和性能数据及其部署情况。  相似文献   
173.
针对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问题,采用非正交多弛豫时间(MRT)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ayleigh数(104 ≤ Ra ≤ 106)、内热源布局方式(水平、垂直及对角布局)、内热源几何尺寸大小(A=1/16,1/8,3/16,1/4)及两内热源间的间距(S=5/64,13/64,21/64)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a=104,105和S=5/6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内热源采用对角布局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对流换热效果;在Ra=105,106和S=13/64,21/64的情况下,水平布局方式更优;在内热源采用水平布局,Ra=10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对流换热效果均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Ra增大,内热源几何尺寸减小,对流换热效果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后随着内热源间距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减弱;对角布局也有相似规律,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内热源几何尺寸的增加,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74.
为了研究多容腔耦合的瞬态响应特性,结合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结构特点,搭建了包含容腔、管道、孔等多个元件组成的系统级实验台,并开展了实验研究。同时,引入滞后时间、响应时间和响应时间系数三个评价参数,用于定量分析系统响应过程的快慢和强弱。实验分析了多容腔耦合响应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获得了不同位置气流压力的时间响应曲线以及响应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容积效应对腔压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并且每个测点的延迟时间不一致,越远离扰动源滞后时间越长;响应时间与扰动压力及转盘转速相关,扰动压力越高压力响应时间越长,旋转流动对气流参数的变化具有延缓作用,在实验工况下转速提高一倍,旋转盘响应时间增加约0.5s,增幅大于10%。  相似文献   
175.
176.
在介绍混合式惯导技术起源与发展、工作原理、误差抑制机理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弹载环境的特点及其在弹载应用中关注的导航策略、动态响应特性以及稳定控制技术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为后续工程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7.
因叶轮/扩压器转静间断,离心压气机级中必然存在引气腔并对级性能产生影响,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用半开式离心叶轮中背腔引气影响尤为突出。从简化及真实离心叶轮背腔流态研究、复杂流态调控方法、对级气动性能影响、叶轮/扩压器/背腔多维度耦合模拟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展示了背腔引气对风阻损失、轴向力平衡、油/气密封及冷却气输送等多方面重要影响,并对其可能的先进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8.
介绍了一种通过测量微带的导内波长来间接测量介质基片的介电常数的方法,给出了导内波长的测量方法,介电常数的计算公式,以及推导出测量误差分析的数学模型。并举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9.
针对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的燃烧细节,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喷注初期不同喷注位置及当量比下超燃燃烧室氢燃料自点火火焰形成与传播过程,结合OH、HO2自由基与温度分布分析了点火燃烧过程的火焰精细流场结构。结果表明:凹腔下游喷孔距凹腔后缘较近时,若喷注压力超过2 MPa,会发生下游火焰通过回流区卷入凹腔的现象;凹腔内喷注会在凹腔剪切层前沿形成稳定反应面,造成反应区分离;喷注压力相同时,上游布置喷孔燃烧室出口氧耗率更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而在喷注位置相同时,随喷注压力的升高,燃烧室出口氧耗率提高,总压恢复系数降低;喷注当量比不同会影响火焰的稳定位置与结构,在当量比较低时氢气燃烧主要发生在凹腔、剪切层及燃烧室下游,在当量比较高时则发生在燃烧室下游。  相似文献   
180.
现阶段,由于惯导标定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误差参数估计方法、惯导标定精度分析方面,较少涉猎惯导的标定周期,导致业内简单地将惯导的标定可靠性作为重新标定的周期.本文以循环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对惯导关键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激光捷联惯导重标需求的方法.通过对多台惯导历史数据的回归验证发现,通过使用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技术等人工智能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