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30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4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当管道绕任意轴旋转时,管道内的轴向速度分布发生改变,截面上产生二次流动,管道的对流换热特性将引起变化。本文对绕任意轴旋转的管道流动与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绕任意轴旋转管道内的对流换热特性主要由Re(雷诺数),Ro(Rossby数),Pr(普朗特数)数,和α(旋转轴与管道轴线的夹角)四个参数决定。文中分析了在不同情况下流场结构与摩擦系数比以及温度场与管道Nu数比率随Re数和Ro数的变化规律,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2.
高旋转数内冷通道换热实验技术及验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内冷通道换热理论分析及实验系统优化,获得了使内冷通道内气体压力保持在500kPa以上的高旋转数实验技术.旋转数和雷诺数的范围分别为0~2.08,104~7×104,极大满足了旋转数与雷诺数同时覆盖真实发动机涡轮叶片工作参数的实验需求.证实了雷诺数和旋转数对内冷通道换热的影响可以解耦.而应用该实验技术进行同等旋转数实验时,内冷通道热损失占总加热量的比例和实验误差分别降低到18%和±10%.  相似文献   
63.
白国强  常海萍 《推进技术》2014,35(8):1063-1069
应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旋转状态下受限层板在不同旋转角度下换热能力进行数值仿真研究。通过改变旋转轴和层板之间的角度,得出了旋转轴角度对层板换热能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度不同时,对流换热系数呈现一定的相似性;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为90°和270°时对流换热系数最高,浮升力最小,旋转轴与层板所成角度为0°和180°时,对流换热系数最低,浮升力最大;最高对流换热系数和最低对流换热系数相差55%左右;平行于层板的哥氏力比垂直于层板的哥氏力对流体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64.
利用低雷诺数NH模型、NK传热模型及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分别对室内空气流动和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了模拟,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低雷诺数NH模型、NK传热模型及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均能对室内空气流动及换热的速度场、温度场、湍动能场进行较好的数值模拟,其中模型系数改进后的NK传热模型模拟的准确性最高.  相似文献   
65.
C/C复合材料1 800℃抗氧化涂层探索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并制备了可以应用于1 800℃的抗氧化涂层体系,固渗法制备SiC内层,料浆涂刷法制备高温氧化物釉层和硼硅化物釉层.经扫描电镜分析涂层形貌及电子能谱分析其组成,发现C/C复合材料基材结构完整,没有发生次表面氧化.试验结果表明氧乙炔焰烧蚀20 s后,失重为0.06%;1 800℃自然对流氧化试验条件下,氧化物釉层30 min的平均失重速率为0.06g/(m2·s);硼硅化物釉层60min的平均失重速率为0.2g/(m2·s).说明涂层体系在1 80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6.
给出了对流冷却缝槽的流量系数的实验结果及符合实验结果的经验关系式。分析了对流缝槽流量系数的影响因素和压力损失情况。对流气膜冷却是一种比传统的气膜冷却先进的室壁冷却技术,它在气膜前扩充和强化了冷却流的对流冷却作用。用于高温升燃烧室的冷却中,可解决燃烧室空气流量分析的尖锐矛盾,又便于实现双层浮动室壁结构设计,以减小和释放室壁的热应力,增长燃烧室的寿命。  相似文献   
67.
采用Fluent 6.3软件对冲击+同向对流+气膜冷却结构的壁温进行了流固耦合传热计算,获得了该复合冷却结构的壁温和冷却效果分布规律,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冲击+同向对流+气膜冷却具有壁温分布均匀、冷却效果好等优点.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分布趋势一致,最大相对误差为3.6%.  相似文献   
68.
69.
王松柏 《推进技术》1986,7(2):77-84
以传热学的观点,喷管喉部发生沉积时的传热分析属于移动边界不稳定导热问题.本文建立了传热分析模型与传热微分方程.通过动座标变换,求得了微分方程的近似解析解,即温度场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由此进一步分析了金属氧化物沉积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0.
涡轮机匣热辐射-对流耦合换热特性数值计算与实验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了整环机匣的热辐射-对流耦合计算,获得了综合传热系数拟合关系式,并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研究发现:封闭腔内,热辐射的存在大幅强化了壁面换热,辐射热流占总换热量比值可达90%以上。在3层机匣结构中,当发射率在0.3~0.8变化时,机匣沿径向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减小,主流区域的对流换热得到加强,半封闭区域对流强度降低。发射率为0.8时,外机匣流体侧壁面的辐射热流占总换热量的3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