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230篇
航天技术   62篇
综合类   41篇
航天   4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针对海洋相关盐指型双扩散湍流开展了二维直接数值模拟研究,特别关注了四种不同物性参数组合情况下,传输特性和流动结构随瑞利数和密度比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温度努塞尔特数、盐度努塞尔特数和流动雷诺数随瑞利数的整体变化规律受密度比的影响较小,但其具体数值随密度比的增加而减小;密度比的影响幅度随着组分扩散率比值,即刘易斯数的增大而减小;相关变化规律可由幂律模型描述,且基于数值模拟结果本文确定了四种物性参数组合所对应的幂律指数。对于大多数算例,流动主导结构为盐指。对具有小刘易斯数和大瑞利数的数个算例,主导结构变为类对流涡结构。对所有物性参数组合,盐指水平宽度随瑞利数变化趋势与线性稳定性分析给出的结果类似。这些结果对理解海洋盐指双扩散湍流、以及实验和模拟结果应用于真实海洋流动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2.
三维数值模拟了零重力时水平温度梯度作用下,B2O3封闭液与InP熔液组成的非混合双层流体热毛细对流的发展过程.研究了不同方向磁场对这种热毛细对流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在x,y,z三个方向磁场的作用下,流型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热毛细对流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所加z方向磁场对热毛细对流的抑制效果最好.施加Bz=0.15 T~0.2 T之间某一强度的z方向磁场能够产生足够强的抑制作用,当磁场强度大于0.2 T时流场会发生数值上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303.
飞行条件下,飞机外部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需考虑气体压缩性和热交换的影响.目前工程上通常采用的参考温度法忽略了飞机结构的影响,将飞机各部位的外部对流换热系数视为一个数值,势必会严重影响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通过对民用飞机外部对流换热系数计算原理的研究,提出一种可用于求解飞行条件下飞机机体各区域外部对流换热系数的仿真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04.
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方式发散壁换热系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航空发动机的一种先进冷却方式,冲击/发散复合冷却方式的发散壁燃气侧换热系数进行了试验研究。考虑了影响燃气侧换热系数的流动和几何参数,它们是主流雷诺数、吹风比以及几何结构。采用比较法研究燃气侧换热系数,基准换热系数与经典传热准则计算值相比,精度在±7%以内。研究发现主流是充分发展湍流时,主流雷诺数对发散壁燃气侧换热系数基本无影响,而吹风比和几何结构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多排气膜叠加,也使得换热增强系数沿流向增加。对实验结果总结了经验关系式,可以用于该种冷却结构的传热设计和校验。   相似文献   
305.
使用等热流法瞬态实验测量对流换热系数:基于流动稳定及热平衡条件下对测量表面突加一稳定热流,测出测量表面高低两种窄幅热色液晶的显色时间,根据窄幅液晶的显色温度及其时间通过求解一维半无限大平板非稳态导热方程得到对流换热系数.推导出此方法的误差传递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得到准确的对流换热系数.最后给出热流法测对流换热系数的实验流程,并通过自由盘实验验证热流法测对流换热系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06.
航天器舱内气体对流换热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航天器舱内气体对流换热的地面模拟试验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理论分析,包括热缩比模型法、降压法和浓度比拟法三种。分别给出了各种方法的相似律或相似准则及其应用的约束条件,并从原理上定性比较这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表明,热缩比模型法在保持Reynolds数不变的前提下可明显减弱自然对流的影响,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工程原型;降压法可用工程原型进行模拟试验,但不能用于液体流动问题;然而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缺点是都不能完全消除自然对流;浓度比拟法理论上可以完全消除自然对流,但约束条件多,工程实现困难。  相似文献   
307.
308.
为研究旋流燃烧室对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SFRJ)药柱表面传热以及燃速的影响,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燃料,对旋流和无旋工况下的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进行了连管实验研究,并且编制了二维轴对称湍流燃烧仿真程序,采用流固耦合传热的方法以及非定常时间推进方式,对实验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药柱表面热流密度对燃速有显著影响,在回流区与附着点处,药柱表面的对流换热能力要明显优于再发展区;②在旋流工况下,在离心力与切向速度的作用下,使热解产物在药柱表面附近区域停留时间更长,有助于热解产物的充分反应,并且明显增强药柱表面对流换热能力,与无旋工况相比,提高幅度可达100%,并且在旋流工况下发动机可更快建立自持燃烧;③通过实验研究发现,旋流的引入提高发动机的燃速有积极作用,增幅可达26%,但会导致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补燃室压强出现周期性振荡。   相似文献   
309.
采用商业软件Fluent对简化的航空机轮内部腔体的自然对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中间环形狭缝瑞利数在106~1011范围下腔体内部的流动换热规律。对腔体内部的复杂的流动和换热进行分析,获得了机轮内部腔体关键部位的流动特征,并拟合出了刹车盘面与轮毂间对流换热的关联式。当环缝内瑞利数达到108,流动进入湍流状态。同时将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有关文献做了对比,证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10.
中心进气的旋转盘平均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际发动机的气冷涡轮盘结构被简化成具有中心进气的旋转盘模型, 以实验方法研究了旋转雷诺数Re、进气流量系数Cw、间隙比G和出气间隙比Gs对旋转盘表面平均换热特性的影响。在本实验范围内, Re较大时, 它对盘面的Nu有较为明显的影响;Cw的增大会提高转盘表面的换热能力;G和Gs对盘面的Nu影响较小。根据实验结果给出了一个计算旋转盘表面平均对流换热系数的经验关系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