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61篇
航空   561篇
航天技术   183篇
综合类   74篇
航天   33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旋转状态下孔排构型气膜冷却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彬  徐国强 《航空学报》2010,31(8):1524-1537
 通过对旋转状态下带有孔排构型平板叶片模型表面的气膜冷却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不同吹风比、旋转数、主流雷诺数和密度比情况下气膜孔下游流向位置上绝热效率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用于评价气膜冷却效果优劣的无量纲参数——有效覆盖率(EAR)。实验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作为冷却工质,利用热色液晶测温(TLC)技术对测试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并通过旋转拍照系统对液晶图片进行即时采集。研究结果表明,吹风比对旋转状态下二次流的流动形态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吹风比的增大,二次流经历了附壁流动、分离流动和分离再附壁流动3种形态。当旋转数增大时,吸力面和压力面上的绝热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压力面上整体绝热效率要高于吸力面对应值。主流雷诺数的增大导致壁面绝热效率出现降低趋势,但整体冷却效果变化不大;冷气对主流密度比的增大则有助于壁面冷却效果的改善。此外,EAR可以对不同工况下的壁面气膜冷却效果进行量化比较和评判,因而极具工程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82.
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评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评价的必要性着手,概括了抢修性评价的基本步骤。简要阐述了各种抢修性评价的方法及其优缺点,主要有试验统计法、专家评定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灰色关联评价法、计算机仿真评价法等。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基于特征的飞机战伤抢修性集对分析评价法,可有效解决抢修性评价中的专家分歧和不确定性等难点问题。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可为关注飞机战伤抢修性设计的各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83.
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具有半管道式结构特点的空调器室外机轴流风机内部流场进行了实验研究,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叶片顶部的叶尖涡和叶片出口尾缘涡的流动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在轴流风机流道内部叶顶区域存在与叶轮旋转方向相反的叶尖涡结构。叶尖涡产生于叶片前缘叶顶近吸力面侧,在流道内部与主流发生干涉后朝向周向和出口传播并逐渐耗散。叶尖涡涡心轨迹与叶顶弦长方向的夹角为10°,在叶高方向上叶尖涡的径向位置并不固定。与普通管道内部流动不同,叶片顶部与导风罩间的间隙中未捕捉到明显的叶顶泄漏涡现象。叶片出口近尾缘处30%以上叶高明显捕捉到尾缘涡结构,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侧的径向速度存在明显的方向变化,切向速度在尾迹区增加。  相似文献   
984.
针对水面舰艇编队尾后方向的潜艇威胁,研究反潜直升机使用吊放声纳搜潜中的警戒扇面、兵力需求、参数决策等问题。通过分析锯齿形法特点、吊放声纳搜潜过程,建立了多机舰艇编队尾后搜潜的警戒扇面定量计算模型。研究了齿形法相邻探测点间距系数、搜索速度等制约因素,探索了吊放声纳作用距离与潜艇航速的定量关系,给出了已探测区等效圆半径的计算方法。仿真计算了舰艇编队尾后搜潜中实际对潜警戒扇面、最优间距系数、不同任务要求下的兵力需求。结果表明:配置2架直升机于舰艇编队尾后15海里处,可建立80.9°的对潜警戒扇面;齿形法最佳间距系数介于1.1~1.3之间。  相似文献   
985.
针对传统位姿分离式铺丝机械手灵活性不足的特点,为了提高航空复合材料铺丝过程的灵活性和避障碍能力,提出一种位姿耦合式冗余铺丝机械手自运动流形的新算法。由于冗余铺丝机械手各关节之间的强耦合性增加了逆解的求解难度,该算法将冗余铺丝机械手的关节逆解分解为已知的Paden-Kahan旋量子问题以及由位置关节组成的特殊旋量子问题,并针对特殊旋量子问题进行求解得到冗余铺丝机械手全部逆解,这样相对于位姿分离式解法有效提高了冗余铺丝机械手逆解的求解效率以及求解直观性。由于冗余铺丝机械手的逆解呈现出流形的结构,所以根据冗余铺丝机械手自运动流形的多维特性,将冗余铺丝机械手的自运动流形分别映射到位置关节空间和姿态关节空间得到其三维仿真曲线。由于冗余铺丝机械手逆解流形中的优化流形在实际控制中更具应用价值,所以在铺丝机械手末端执行器沿芯模轨迹运动速度平稳的前提下为了使机械手各关节速度变化最小,提出以冗余铺丝机械手关节速度组成的约束泛函为目标得到相应的运动学优化流形,并为后续的最优控制奠定了基础。最后以某型号飞机S形进气道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86.
符大伟  张海波 《推进技术》2018,39(3):685-694
为了填补国内对转升力风扇研究与垂直起降系统建模研究相结合的空缺,分别针对常规与对转升力风扇,建立了垂直起降推进系统的部件级实时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性能对比。针对减阻的要求,通过插值将升力风扇进气道的阻力系数选为0.0470;针对升力风扇非设计点特性准确性的要求,采用基元级理论对风扇进行半设计半计算;特别引入中介推力修正系数(κ)用于对转风扇的参数设计,该方法下两升力风扇推力相等,轴功率偏差为0.0265。进一步的动态仿真表明,由于风扇特性的影响,同样工况下非设计点处对转风扇的升力和轴功率更大;并且由于升力风扇与发动机的耦合性,针对不同升力风扇的差异性,发动机会通过调整转速而产生"趋同"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987.
赵子晨  何立明  肖阳  代胜吉  张倩 《推进技术》2017,38(7):1579-1587
基于横向槽结构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新型流场调节方法,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分析了常规圆形孔、带横向槽以及带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等不同气膜冷却结构的流场特性、温度场特性和冷却效率,揭示了等离子体激励器复合横向槽新型气膜冷却结构的冷却机理及规律。结果表明:圆形孔气膜冷却结构,气膜孔出流与主流混合强烈,在流场中形成了肾形涡对,冷流被逐渐抬离壁面,热流被卷吸到冷流下方,壁面的冷却效果最差;冷流经过等离子体激励器的气动激励后,产生了反肾形涡对,使得肾形涡对的平均涡量减小了42.64%,同时诱导冷流贴壁流动;横向槽的存在使得气膜孔出流在展向分布更宽,更贴近壁面,肾形涡对的强度较弱;在横向槽和等离子体气动激励的共同作用下,反肾形涡对的强度最大,使冷流的展向分布区域更大并贴近壁面流动。与圆形孔气膜冷却结构相比,在吹风比M=1.0下,带等离子体激励器、带横向槽和"等离子体激励器+横向槽"等三种气膜冷却结构的全局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分别提高了181.6%,73.5%和200.5%。  相似文献   
988.
程邦勤  纪振伟  胡伟波  王浩  李军 《推进技术》2017,38(8):1776-1786
为了评估弯曲进气道中显著的旋流畸变对压气机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利用CFD技术开展了Stage 35在对涡旋流畸变下的数值仿真,获得了对涡旋流畸变下的压气机特性线和流场分布,并与无畸变和正负整体涡时的情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涡旋流畸变会使压气机的性能和稳定裕度降低,且工作点处于同等强度的正负整体涡旋流畸变工作点之间,在90%换算转速和对涡旋流模式P2下,压气机换算流量、压比、温比、效率和稳定裕度的最大降幅分别为8.00%,7.24%,0.98%,9.64%和43.14%。这种影响主要取决于占主导的旋流畸变类型和不同类型旋流畸变对压气机性能参数影响程度的共同作用。同时压气机换算转速和旋流强度越大,压气机性能参数和稳定裕度下降越多。  相似文献   
989.
对空对舰战术导引相关概念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空对舰战术导引的关键问题,为空对舰战术导引问题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90.
刊刊互动     
<正>《航空世界》无人机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军事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适用范围包括侦察、监视、情报获取,数据传输和对地攻击等。现在本着"能者多劳"的传统,无人直升机又将被赋予一项新的任务,在极端气候下和危险地区为军队运送补给。X-51的试射成功使得美军的全球打击手段又增加了一种新的方式,更意味着全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