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9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航空   873篇
航天技术   395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68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992.
叶林  刘存良  杨寓全  黄蓉  朱安冬 《航空学报》2021,42(6):124181-124181
采用压敏漆技术和瞬态热色液晶技术研究了V肋对尾缘劈缝表面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吹风比及V肋宽度下2种不同尾缘劈缝表面形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对流换热系数分布的试验数据,并采用净热流密度值评估对比了带有V肋的劈缝结构的综合冷却性能。试验结果表明:V肋的加入对未扩张型劈缝表面的气膜覆盖产生了不利影响,在小吹风比工况下,V肋宽度对面积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无明显影响,相同V肋宽度结构下,未扩张型劈缝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始终高于扩张型劈缝表面的;V肋宽度对劈缝表面换热强度的影响不明显,V肋在未扩张劈缝表面结构上展现出的强换热性优于扩张型劈缝表面结构;带有V肋的尾缘劈缝冷却结构可有效增大6.9%~26.6%的净热流密度值,V肋宽度对其无明显影响,小吹风比工况下宜将V肋应用于未扩张的劈缝表面结构,大吹风比工况下无需考虑劈缝表面形状。  相似文献   
993.
TC4钛合金薄壁带筋锥形环辗轧充填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良刚  杨合  邸伟佳  陈福龙  朱帅 《航空学报》2015,36(8):2798-2806
钛合金薄壁带筋锥形环件是航空航天关键基础构件,型槽充填不满、截面轮廓难以精确成形,是该复杂异形环件精密辗轧成形面临的瓶颈问题。本文分析了影响型槽充填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决定塑性变形行为的每转进给量、以及决定每转进给量在环件内外表面分配比例的驱动辊半径和芯辊半径;以某TC4钛合金薄壁带外筋锥形环辗轧为研究对象,通过ABAQUS的VUAMP子程序开发,建立了实现以常每转进给量进给的芯辊运动闭环控制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而模拟揭示了每转进给量、驱动辊半径和芯辊半径对型槽充填质量(充填率、型槽入口变形及其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每转进给量增大,充填率先增大后减小,表明存在一个最佳的每转进给量最利于充填;随着每转进给量增大,型槽入口区域变形越小且分布越均匀,可有效抑制该区域产生裂纹缺陷;随着驱动辊半径增大,充填率逐渐减小,不利于型槽充填;随着芯辊半径增大,充填率逐渐增大,有利于型槽充填。  相似文献   
994.
为了避免由单块反射面边缘误差导致拼缝产生物理干涉并引起反射面受力变形,保证大型紧缩场最终的型面精度及电气性能,针对典型的紧缩场反射面形式,在评价单块反射面边缘轮廓度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正交距离回归模型,用于计算单块反射面的标称尺寸、干涉误差以及边缘的修正量,并对整体拼缝干涉高风险区进行预估及修正.利用激光跟踪仪对某大型紧缩场单块反射面边缘进行了测量,应用上述方法分析并修正了干涉高风险区,保证该紧缩场的拼缝宽度满足(0.4±0.2)mm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995.
<正>在嫦娥三号落月成功的喜悦与长征四号乙发射失利的遗憾中,中国航天告别2013年,迎来2014年。回首2013,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奏凯。2013年6月11日,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乘神舟十号飞船升空,执行我国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其间,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组合体联合飞行12天,完成三次交会、两次对接、一次绕飞,王亚平进行了太空授课,在轨飞行15天后,三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这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是神舟飞船从研制飞行试验型过渡到实用型的飞跃,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探月工程又迈新步。肩负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第二步任务,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开始执行科学探测任务。嫦娥三号任务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跨度大、实施风险高,创造并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  相似文献   
996.
<正>由中国宇航学会、美国宇航学会和日本火箭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环太平洋地区国际航天会议于2014年5月27日至30日在中国西安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航天技术造福人类社会。来自环太平洋地区的260多名航天科技人员、企业家、学生和政府官员出席了5月28日举行的开幕式。本届会议荣誉主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雷凡培向大会发来了贺  相似文献   
997.
以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应用为背景,阐述主动式和被动式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的区别、照明系统的不同方案,论述LD照明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以及LD器件和光纤的选择和特性,解决了交会对接光学成像敏感器大视场远距离均匀照明的难题,克服了空间适应性的困扰,且通过双波长工作模式增强了抗杂光能力.  相似文献   
998.
通过在临界雷诺数范围内的翼身组合体自由摇滚试验,开展了前体涡扰动对机翼摇滚的流动控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前体涡的控制可以有效消除翼身组合体摇滚的发生,添加头尖扰动的位置对控制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扰动在正侧向控制效果最佳,这种摇滚控制方式在较宽的迎角范围及马赫数范围内均有效。对前体涡诱导机翼摇滚的扰动控制机理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99.
针对航天器大型舱段的自动柔性对接需求,基于并联调姿平台(6SPS)的舱段柔性对接技术开展研究。采用6SPS作为舱段位姿调整装置,在其6个支链上设置力传感器,测量每个支链所受的轴向力。在柔性对接控制中,根据负载质量特性及调姿平台姿态实时解算每个支链上由负载重力引起的轴向力,作为理论力;将实际测得的支链力与该理论力比较,进行力随动控制并调整支链长度,实现力反馈下的柔性对接控制。试验证明了力随动控制能实现根据支链力变化实时调整调姿平台位姿,满足舱段柔性对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空间任务的高可靠性要求,在传统传感器通过技术改进等方式提升性能的同时,新型探测传感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结合国外自主交会任务,通过介绍自主交会敏感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未来交会对接敏感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