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7篇
  免费   462篇
  国内免费   190篇
航空   2299篇
航天技术   102篇
综合类   110篇
航天   11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871.
基于满应力优化与有限元分析的机翼结构重量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没有可供借鉴的重量评估经验公式来用于新式布局飞机研制的现状,为能够给出比较可信的结构重量估算,用于总体设计阶段飞机翼面结构重量指标分配,不仅对研制新机的概念设计与方案论证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开展了基于"变满应力"优化策略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飞机翼面结构重量估算方法研究,并把这一求解过程搭建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多学科设计平台软件上.以具有大展弦比特征的"环球飞行者"外翼为例进行结构重量估算表明本文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用于总体设计阶段可信的重量结果,同时其中的部件尺寸、应力和位移数据还能为结构与强度专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最后,得出四点结论.  相似文献   
872.
旋转光滑U形通道内流动和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值模拟了旋转状态下涡轮叶片U形内冷通道湍流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流阻和换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旋转状态下哥氏力、离心力和浮升力的共同作用使得流场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旋转强化了换热,减小了流阻.但旋转使得换热在各个面换热能力分布不均,增加了温度梯度.   相似文献   
873.
航空压气机叶片型面在线测量新型装备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航空压气机叶片型面在线测量的新型装备方案,研究了采样策略、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研制了BLM001型试验样机。试验证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4.
旋转蛇形通道内冷气流动和换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具有近真实发动机参数的涡轮叶片蛇形内冷通道,数值模拟了旋转状态下光滑、前后缘带肋及环肋结构的内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对比分析了其流动和换热特性。结果表明,带肋通道各面换热均明显好于光滑面通道;旋转对各通道进气段的影响比出气段明显;哥氏力在环肋通道中产生了最为强烈的截面二次流;光滑通道出气段换热受弯管效应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75.
为了验证风扇转子叶片反扭设计的准确性及获取不同气动状态、不同转速条件下叶片扭转变形情况,建立叶片扭转应用理论模型,开发了基于叶尖定时技术的非接触式叶片叶尖扭转角测试技术,在发动机风扇转子叶片上开展了旋转状态下的叶片叶尖扭转角测试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叶片叶尖扭转角变形理论计算值为1.5°,实测值为1.4°;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稳态转速风扇转子叶片所有叶片叶尖扭转角最大标准偏差为0.1°,是因加工误差、装配误差、气流扰动和振动因素导致的;单个叶片叶尖扭转角最大标准偏差为0.01°,是因气流扰动和振动因素影响所导致的。该项测试技术成功地验证了叶型反扭设计,稳态转速风扇转子单个叶片叶尖扭转角小于所有叶片叶尖扭转角的离散度。  相似文献   
876.
肖贵坚  贺毅  黄云  李伟  李泉 《航空学报》2020,41(7):623288-623288
基于鲨鱼皮衍生出来的微观仿生表面被广泛应用于机翼等航空零部件的设计中,对于提高航空零部件的疲劳寿命、气流动力性等服役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砂带磨削能实现零部件表面的高完整性要求的加工,故常用于叶片、整体叶盘等复杂曲面的精密磨削,且能实现微观表面形状,但目前缺乏砂带磨削微观表面的系统研究从而难以实现其精确控制。首先,分析了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的典型结构特征,基于单颗粒砂带磨削模型,研究了单颗粒砂带磨削去除机理;然后,建立了砂带磨削多颗粒参数化数学模型,提出了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砂带磨削方法;最后,以钛合金叶片型面为对象,搭建以钛合金为典型材料的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砂带磨削基础实验平台,进行仿生表面的实验验证。通过对磨削后叶片的表面微观形状参数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通过砂带磨削方法实现的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以锯齿形沟槽为主,其中沟槽的宽度在2.5~8 μm之间、平均值为4.91 μm,沟槽的高度在3.5~9 μm之间、平均值为5.91 μm,沟槽的夹角在28°~68°之间、平均值为42.3°,验证了微观仿生锯齿状表面砂带磨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7.
针对涡轮叶片考核部位的寿命问题,介绍了DD6单晶涡轮叶片热机疲劳试验方法。通过设计感应线圈进行高频感应加热,实现某一工作状态下涡轮叶片考核截面温度场模拟,同时使用U型铁氧体精细调节温差;通过设计的二位移调节机构控制拉伸载荷,实现涡轮叶片考核截面由离心载荷和气动载荷引起的应力场模拟。在保证内冷空气流量的条件下,进行了DD6单晶涡轮叶片热机疲劳试验,实现了涡轮叶片寿命预测方法的试验验证,同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78.
叶片毛坯的精确定位是叶片数控加工的核心问题,为了提高叶片数控加工质量,保证叶片各处余量分配均匀,本文以叶片进排气边的自适应数控加工中的检测定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重构的配准定位方法.该方法利用偏置模型的叶片测量方式提高了测量精度,对基于重构的测量模型进行变形与定位分析,得出较优的定位参数.通过仿真试验和对比分析,论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79.
针对接触式坐标测量机测量大扭角叶片截面存在余弦误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矢量测量方法。本文对此方法的测量精度及测量效率等方面进行论述,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基于模型的矢量测量方法在精度与效率等方面优势,实现了此测量方法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8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