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144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卫星技术、管理及应用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宇航学会、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小卫星及其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拟于2015年6月在京联合召开"2015年小卫星技术交流会",会期一天。会议由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承办,《航天报》、《宇航学  相似文献   
52.
详细介绍了某型燃气轮机低压涡轮出口温度受感部设计、技术改进和随机验证等情况。通过对受感部的内部结构、故障、使用环境等进行分析,给出了影响受感部寿命的重要因素,并提出燃气轮机长寿命受感部的改进设计方法。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低压涡轮出口受感部的使用寿命由原几十小时延长至上万小时。  相似文献   
53.
信息化条件下基于PDM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手段提高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效率,给出了简要技术应用方法,并对主要实施效果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4.
圆柱贮箱中液体晃动的模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圆柱贮箱中液体的晃动问题进行了精细研究,提出了模部及模部分析的新概念。在此基础上,文章研究了在不同接触角假设下的模部正交性问题,对传统的圆柱贮箱中液体的受迫晃动理论作了本质分析,并从速度势函数z模部的角度分析了深箱问题的实质。  相似文献   
55.
介绍了五一九厂在新开发产品设计文件标准化审查中开展的QC活动、有效减少设计文件差错和提高设计文件质量的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浅析了开展QC活动在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正印度从2015年初开始制订的综合性航天法案预计将在明年由议会通过。法案将涉及商业航天活动监管和国际合作等事宜。随着更多的企业涉足航天活动,印度希望通过航天法来明确这些企业能够做什么和将受到哪些限制。政府还需通过法律来明确如何处理在轨碰撞等问题和事件。印现行的《卫星通信政策》和《遥感数据政策》将作为单独的政策继续适用。印  相似文献   
57.
《民用飞机设计与研究》2012,(3):I0001-I0001
2012年9月21日晚。在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审查代表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影子审查代表的现场目击下,ARJ21-700飞机全机地面应急撤离试验圆满完成。ARJ21-700飞机全机地面应急撤离试验是一项综合性的大型试验,涉及总体布局、结构内饰、舱门.航电等多个专业。  相似文献   
58.
59.
针对常规运载火箭发动机推力室钎焊身部钎焊质量检测需求,深入开展了钎焊身部X射线数字成像自动检测系统与检测工艺研究。研制开发了X射线数字成像自动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组成与特点。利用该系统开展了分区透照试验,确定了分区数量与机器人路径规划,完成了程序示教。开展了检测灵敏度试验,并与常规X射线胶片照相方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与工艺可以满足检测要求,能有效检测出2 mm×1.5 mm未钎着缺陷与Φ0.5 mm冷却通道堵塞。与射线胶片照相手工拍片相比,其影像变形小、图像宽容度大,提高了缺陷检出率与检测可靠性及一致性,效率提升了3倍。利用该检测工艺检测通过的产品已经完成了试车及飞行任务考核。  相似文献   
60.
<正>直升机旋翼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于1995年,依托单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其中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主依托单位。1995年建成至今,实验室已形成一支稳定的、梯队配置合理、学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科研队伍,现有各类研究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28人,博士25人,硕士7人,青年人占4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