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484篇
航天技术   134篇
综合类   92篇
航天   2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基于体积膨胀原理研制了一种固体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测量系统,实现了固体推进剂试件级的粘弹性泊松比实时快捷测量,粘弹性泊松比测量数值的有效位数达到3位,可以为固体发动机精细化设计提供有力支撑。采用该系统开展了应变率及配方对HTPB推进剂粘弹性泊松比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HTPB推进剂的粘弹性泊松比随应变增加,呈现非线性降低的特征,且与应变率及配方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应变率越大,其粘弹性泊松比下降的越剧烈,也表明其内部的“脱湿”损伤越剧烈,同时配方中的大颗粒AP的含量越高,其内部“脱湿”越容易发生,粘弹性泊松比越容易下降。  相似文献   
962.
在航空电子设备内部采用太赫兹通信技术实现cm级的板间或芯片互连可以减少引脚和接插件,缩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并降低维护成本。针对采用全向天线收发和开关键控(OOK)调制的近距离太赫兹通信网络,通过考虑分子吸收噪声和损耗的点到点通信链路分析,给出太赫兹信道容量计算结果;结合节点间的限时令牌多路访问协议,依据信道容量采用服务曲线模型进行最坏情况下总流量分析(TFA)和隔离流量分析(SFA);充分考虑概率保证下应用层通信任务的突发度,得到限时令牌太赫兹互连的实时性能分析方法。案例研究表明:相较于时分多址(TDMA)方式,基于限时令牌协议的无冲突多路访问机制可以适应物理层容量和应用层负载的随机变化,保证了更小的延迟,有利于实现航空电子芯片间和板间的太赫兹互连组网和实时通信。  相似文献   
963.
964.
相位补偿因子、距离向补偿因子和方位向补偿因子的产生是合成孔径雷达实时CS(Chirp Scaling,调频变标)算法中的关键。针对一种现有的补偿因子区域不变CS算法进行了改进,对于更新步长内各单元的统一补偿因子,采用该区域内所有单元频率平均值对应的补偿因子,代替原来使用的第一个单元对应的补偿因子,使得最终的补偿结果相比于原有算法更加均匀,计算量与原有算法相当。经过Matlab仿真验证,改进算法的成像指标得到提升。为便于生成FPGA代码,采用Simulink工具搭建了用于生成改进算法中三种补偿因子的模型。将Simulink模型输出的代码加载到Vivado软件中,对Vivado输出的补偿因子与由Matlab输出的精确补偿因子进行了对比,精度满足要求,验证了所搭建Simulink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5.
目标区域多维特征的建模表征是实现目标跟踪搜索的前提。传统的特征提取方法通常先连通出目标区域,再计算目标特征,实时性不强。提出了一种基于像素的连通域标记及目标特征同步计算方法,建立特征传递机制,利用标号映射表关联标号表与特征属性表,并在区域邻接时进行标号合并和特征属性同步传递计算,保证了目标区域连通完成即可输出目标区域特征。给出一种基于FPGA硬件设计的实现方案。仿真测试结果显示,此方法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连通域标记耗时少,仅为(L×W+2n/m)×Tclk,接近理论最小值(L×W)×Tclk;利用循环缓存区存储图像,资源消耗小;标记与计算并行处理,提升了检测跟踪效率;多目标特征经测试验证结果准确,可有效支持后续的目标跟踪检测;具有理论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6.
卫星遥测数据通常有2种手段获得,一种是卫星经过地面测控站下传的实时遥测和延时遥测;另一种手段是通过数传分系统下传的全球遥测。全球遥测作为监视卫星载荷健康状态的主要手段,存在数据量大、文件数量较多、人工处理和判读工作量大等问题。针对该情况,提出准实时在轨健康监视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具备遥测源码定时获取、有效载荷遥测数据提取和解析、遥测数据存储、遥测数据自动判读和特征统计、超限报警、曲线显示和数据输出等功能,可对卫星有效载荷的健康状态进行准实时、自动化的监视和评估。  相似文献   
96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