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746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为改善某运输机着陆襟翼构型失速急剧滚转问题,采用数值计算和风洞实验方法优选了机翼失速条的外形参数,并对气动力和流场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失速条高度H和安装位置距离前缘的长度S为设计变量,采用求解RA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失速条对着陆构型翼型二维特性的影响,表明S越小(即越靠近上翼面)失速迎角提前越多,H增大也能使失速迎角提前但敏感性小于S。失速条后方产生了分离气泡且随迎角增加而逐渐增大增长,在破裂后导致翼型失速提前,使升力线出现圆弧形的失速特征。设计了4种失速条在机翼上的平面布局方案,通过缩比模型风洞实验验证表明:40%半展长处展向长度2m,S=0的失速条使升力线由急剧失速变为平顶型失速并消除了失速后的不对称滚转力矩,将此失速条展长缩小一半的2种方案也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失速形态,15%半展长处失速条对失速特性无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气流分离从约40%半展长处开始发生,失速条安装在这一展向位置时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22.
动态失速风洞实验是一种非定常实验,其测量所得数据属于随机数据范畴。由于强迫振动频率范围较大,要从中获得有效的实验结果,除了做固定截止频率的模拟滤波外,还必须对其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数据的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只须对天平测量信号做数字滤波处理;滤波原则是仅需滤掉天平、支架、模型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分量,同时尽可能多地保留实验强迫振动的各阶谐振信号。  相似文献   
323.
螺旋桨滑流与平尾深失速效应耦合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螺旋桨飞机动力模拟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常规布局涡桨飞机的螺旋桨滑流在大迎角条件下对飞机纵向气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中航气动院FL-9风洞中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螺旋桨转动进行螺旋桨动力模拟风洞试验,试验迎角范围0°~50°,试验风速范围为30~50m/s。为了获得大迎角试验数据,常规迎角试验采用常规单支杆进行试验,大迎角试验采用带预弯的支杆进行试验。利用螺旋桨滑流风洞试验研究在大迎角时平尾深失速效应与滑流的耦合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螺旋桨滑流会使得试验模型升力和阻力增加,纵向静稳定性降低,并且在大迎角条件下依然满足这些规律。此外,在较大迎角时平尾进入滑流与机翼洗流的耦合影响区域后,滑流会使得平尾失速效应加剧并且平尾更难从失速状态中改出,即受平尾深失速影响的迎角范围会更大且平尾深失速效应加剧。  相似文献   
324.
翼型动态失速是指机翼或叶片的当地迎角呈现周期或急剧变化时绕流附面层大范围分离带来的一种强烈的非线性、非定常流动现象。动态失速涡脱离翼型后缘流向下游时,会引发升力急剧下降、阻力迅速增大的失速和颤振问题。基于旋翼翼型两自由度动态试验装置和高频高速振荡试验装置,以典型旋翼翼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纳秒脉冲激励电源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器,在FL-11风洞和FL-20风洞开展了翼型动态失速等离子体流动控制试验研究,试验最高雷诺数突破1.7×106,模型最高振荡频率突破10 Hz。试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气动激励能够有效控制翼型动态失速,改善平均气动力,减小俯仰力矩负峰值,减小气动力/力矩随迎角变化的迟滞区域。  相似文献   
325.
利用本征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原理设计了一种针对风力机翼型动态失速的时变过程的辨识方法。首先对周期俯仰运动的风力机翼型流场的动态失速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然后用上述方法进行了有效的辨识并从中提取了关于动态失速过程的主要模态信息。在给定的误差阈值下,分别针对浅失速和深失速的情况,将该降阶模型的辨识结果与数值计算原始结果进行了对比并对误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该降阶模型方法能够以明显降低的计算量精确辨识翼型的浅失速情况;对深失速的辨识会由于湍流模型的精度影响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326.
为了研究桨叶高阶谐波变距对桨毂垂向载荷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独立桨叶控制技术的桨毂垂向载荷模型。假设桨叶刚体挥舞,采用Leishman-Beddoes(L-B)非定常气动力模型和Glauert入流模型计算旋翼气动力,求解桨叶挥舞动力学方程,计算桨毂垂向载荷。分析桨叶施加2Ω,3Ω阶变距谐波后桨毂垂向载荷的变化,总结高阶变距谐波幅值、相位对桨毂垂向振动载荷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独立桨叶控制能有效降低直升机桨毂垂向振动载荷。  相似文献   
327.
本文简略地评述了模型自由飞、立式风洞自由飞和常规风洞自由飞这三种模拟试验方法在飞机尾旋问题研究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开展飞机失速/偏离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现有的大型常规低速风洞进行风洞自由飞试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对旋转天平在飞机尾旋问题研究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28.
在空中格斗中,使用过失速机可获得显著的成熟优势,而飞机在大迎角和高角速率的情况下,其动力学具有强耦合性和非线性,本文讨论了应用非线性动态逆进行超机动飞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飞机的的动力学分成快慢两组变量,角速率是快变量,姿态角是慢变量,对快变量进行非线性逆控制器的设计,以此来稳定纵向短周期运动,并通过气动舵面与推力矢量的融合,来改善大迎角范围内的侧向响应,对慢变量进行非线性逆控制器的设计可使飞行员  相似文献   
329.
简述了翼型低速动态实验研究的测试设备和实验方法。给出了NACA。。12翼型动态测压的实验结果,初步分析了影响翼型动态气动特性的因素。将所得实验结果与国外实验结果及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实验结果与资料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30.
本文介绍了稳定裕度试飞流程和稳定裕度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的设计思路,讨论了稳定裕度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流程和如何建立飞行试验数据库,最后给出了系统经过试飞验证后的几点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