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航空   1247篇
航天技术   120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气固两相压气机平面叶栅表面压力分布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研究了气固两相流流过压气机平面叶栅时 ,叶栅表面压力分布随粒子浓度、叶栅进口气流速度和冲角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粒子浓度、气流速度升高 ,叶栅表面的气相与纯气流的压力之间的差别增大 ;冲角不同叶栅表面的气相相对纯气流的压力系数变化规律不同。文中还对栅后沿栅距分布的气流速度进行了测量 ,发现气相速度在叶片附近不同于纯气流速度。  相似文献   
992.
文中通过压气机叶片“修型”叶栅和常规叶栅的对比实验 ,研究了“修型”叶栅栅后三维流动特征。试验结果表明 ,对常规压气机叶片端部尾缘进行局部修型 (即改变叶片的几何形状 ,但与“端弯”方式不同 ) ,在叶栅损失系数基本不变或略有下降的前提下 ,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控制栅后出口气流角沿叶高的分布 ,以满足下游动叶进口气流方向的要求。平面叶栅试验结果还表明 ,尽管对常规叶栅端部尾缘实施局部修型 ,减小了端区的叶片出口构造角 ,但对整个气流转折角影响不是太大。同时 ,叶栅自身的流通能力基本不受影响 ,甚至有所改善。此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级压气机和喘振裕度的改善、效率的提高以及压气机不稳定脉动压强 (叶片激振动 )和乱分离的抑制  相似文献   
993.
在不同叶顶间隙下涡轮叶栅的拓扑与旋涡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拓扑原理分析了叶顶相对间隙的0.023和0.036的涡轮直叶栅和正,反弯叶栅的壁面流谱,发现在两种间隙不同类叶栅的拓扑与旋涡结构在叶顶和吸力面壁角明显不同,探讨了判别形成的机理及其对能量损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涡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的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压力面和吸力面各有双排气膜孔冷却的涡轮导向叶片表面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实验研究,在不同吹风比下获得了当地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结合流场测量结果分析了叶片表面冷却和换热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孔排位置叶片表面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规律有很大不同,孔排位置一定时,冷却效果主要由吹风比决定。结果还表明尽管冷气喷射使型面换热系数随吹风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大,气膜冷却还是能有效的降低型面的热负荷,其中以中吹风比喷射时冷却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介绍了一种复台倾斜导叶的玲却结掏形式:叶背区采用冲击冷却形式.前绿和叶盆区采用气膜覆盖冷却技术,尾缘区采用带冲击的扰流柱强化冷却技术;利用热分析软件包对复合倾斜导叶进行了设计计算.井利用冷效试验对复合倾斜导叶的冷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复台倾斜导叶的冷却结构设计是台理的。  相似文献   
996.
李军  谢连松  陈丽 《航空计测技术》2006,26(5):30-32,52
介绍了飞机雷达燃油液位测量系统的构成及在飞机供油系统油量数据采集和处理中的应用实例,论述了雷达燃油液位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7.
介绍了使用数控CO_2激光机床加工航空发动机叶形孔的加工工艺及编程技巧。  相似文献   
998.
在振动信号的处理理论上提出一些新的方法和处理技巧,使在微机上快速、有效地实现成为可能。应用目前最有效的C语言及其编译系统BorlandC++3.1,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OOP技术)实现了从振动动态信号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结果图像显示输出等的完整过程,并在菜单设计技术、动态内存分配、热键过滤技术、系统自识别技术及二、三维图像绘制、输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使整个软件的功能得以实现,并具有操作简便,容错性好,提示信息丰富,数据交换兼容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999.
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某燃气涡轮发动机设计图建立了1/18循环对称简化的风扇结构模型,基于固体各向同性材料惩罚(SIMP)模型插值的变密度法对结构进行了拓扑优化设计。为了获得更好的风扇盘结构拓扑优化结果,提出了一种将增加质量和整体叶盘结构相结合的方案,并应用该方案,在原始风扇盘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三种扩大求解域后的对照模型。对所有的优化结果进行模型重建,并对危险工作条件进行了校核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某型发动机风扇盘进行结构拓扑优化,能在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前提下使压气机质量减少349%。  相似文献   
1000.
姜世杰  李志刚  李军 《推进技术》2020,41(5):1103-1111
为提高凹槽状叶顶气热性能,探究肋条布局对凹槽状叶顶间隙腔室内旋涡的调控作用和降低传热系数与气动损失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RANS)方程和k-ω湍流模型的方法研究了肋条布局对涡轮动叶凹槽状叶顶传热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基于GE-E~3涡轮级动叶凹槽状叶顶结构,在叶顶凹槽腔室内沿中弧线等间距设计了全肋条布局、吸力侧半肋条布局、压力侧半肋条结构和凹槽尾缘半肋条结构共4种肋条布局。数值模拟动叶叶顶传热系数分布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采用的数值方法和湍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叶顶平均传热系数比凹槽状叶顶结构、全肋条布局、吸力侧半肋条和压力侧半肋条布局分别低了11.3%,3.1%,11.3%和2.8%;压力侧半肋条布局与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动叶出口截面总压损失系数相近,比凹槽状叶顶结构、全肋条布局和吸力侧半肋条布局分别减小了1.4%,2.7%和4.0%。肋条布局能够有效降低凹槽状叶顶间隙腔室内的旋涡强度,减少叶片的气动损失;同时上游凹槽腔室强度较弱的旋涡通过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进入下游凹槽腔室,降低了尾缘区域的传热系数。凹槽尾缘半肋条布局的动叶叶顶具有最佳的气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