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9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04篇
航空   1242篇
航天技术   120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10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随着发动机涡轮前进口温度越来越高,设计好的预旋结构,并准确地进行预旋结构的流体动力计算尤为重要。针对发动机中普遍使用的叶栅型预旋结构,采用商业软件CFX对某种叶栅型预旋喷嘴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根据2种叶栅型预旋喷嘴的试验结果,分析了叶栅型预旋喷嘴的流动特点,同时总结了1套关于叶栅型预旋结构的流体动力计算和预旋相关参数的计算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结果表明: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预旋相关参数变化规律与真实物理特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952.
深空测控通信载波信号二维FFT捕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深空测控通信系统中,地面站接收信号的信噪比低、频率动态大,载波信号捕获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频率和频率变化率进行二维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搜索的深空载波信号捕获技术,同时结合工程应用提出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结构的实现方法,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捕获技术在低信噪比和高动态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能够在载噪比为16dBHz时,完成对频率变化率为800Hz/s的信号快速捕获,其技术成果可应用于我国深空测控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53.
苏丹  张伟伟  全金楼  马明生  叶正寅 《航空学报》2014,35(12):3232-3243
为了考虑叶轮机叶片结构与流体之间的耦合效应,同时提高叶轮机颤振数值研究的效率,发展了一种基于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ROM)的叶栅耦合颤振分析方法。该方法运用时域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计算少数几个叶片的非定常气动力,通过系统辨识及一些假设构建整个叶栅振动的非定常气动力降阶模型,并在状态空间耦合叶栅结构动力学方程建立叶栅气动弹性方程,采用特征值和时域仿真分析该系统稳定性。运用该降阶耦合方法对STCF4(Standard Test Configuration 4)以及NASA Rotor67叶栅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通过与直接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结构动力学(CFD/CSD)耦合方法和非耦合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且该降价耦合方法的计算效率相对于直接CFD/CSD耦合方法提高了1~2个量级,为叶轮机气动弹性参数研究、失谐研究以及多模态耦合计算等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954.
边界层吸气对压气机叶栅角区分离损失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气机角区的大范围回流通常会引起叶片通道中的三维阻塞现象,并伴随有强烈的掺混流动损失。采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开发的TRACE程序,在其推进技术研究所的高速压气机叶栅试验台(包含5个NACA65K48直叶片)上,研究了位于端壁上的边界层吸气措施——叶片弦中近尾缘吸气槽(MTE)对该直压气机叶栅通道的角区分离进行控制,减小二次流动损失,进而削弱其对总损失的影响。通过基于定常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法的数值模拟研究与相应的试验研究对比,端壁边界层吸气能够较好地重新组织角区气流流动,减弱附着于叶片吸力面尾缘的集中脱落涡,使得角区分离涡强度显著降低,由此引起的二次流损失也明显降低,与无吸气状态相比最大降幅可达81.2%;在设计状态下采用吸气流量率为1%的MTE,总压损失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在数值计算中,降幅为15.2%;试验测量中为9.7%。  相似文献   
955.
Estimating cross-range velocity is a challenging task for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which is important for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 Because the velocity of a target is very small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satellite, it is difficult to correctly estimate it using a conventional monostatic platform algorithm.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 novel method employing multistatic SAR is presented in this letter. The proposed hybrid method, which is based on an extended space-time model(ESTIM) of the azimuth signal, has two steps: first, a set of 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 filter banks based on a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 is used to separate multiple targets within a range gate; second, a cross-correlation spectrum weighted subspace fitting(CSWSF) algorithm is applied to each of the separated signals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ir respective parameters. As verified through computer simulation with the constellations of Cartwheel, Pendulum and Helix, this proposed time-frequency-subspace method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estimation precision of the cross-range velocities of multiple targets.  相似文献   
956.
叶型对扩压叶栅角区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凌敬  杜鑫  王松涛  王仲奇 《推进技术》2014,35(9):1216-1226
为了在叶型设计阶段尽可能减小角区分离的可能性,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角区分离形式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以及叶型参数对角区分离形式和分离范围的影响。角区分离改变了吸力面的静压分布,静压沿叶展方向呈现出"C"型压力分布,与开式分离相比闭式分离加剧了吸力面的"C"型压力分布,闭式分离造成下端壁吸力面最低压力点后的流向逆压力梯度增加。分离降低叶栅扩压能力,增大损失,与开式分离相比闭式分离的气动性能降低更显著。研究结果表明:角区分离受叶型参数的影响较大,随着叶型相对厚度的增加、中弧线挠度增大、最大厚度位置后移吸力面最大厚度位置之后的型线曲率的变化梯度增大,吸力面最低压力点之后的流向逆压力梯度和吸力面展向压力梯度增大,进而增大角区分离范围,改变分离形式,由开式分离向闭式分离转变。  相似文献   
957.
BR700系列发动机的10级高压压气机设计具有典型的民机构型,同时具有自身的特征。转子一分为二,前6级钛合金盘鼓采用电子束焊接成组件,后4级盘鼓与后鼓筒轴采用高温合金焊接成组件。前机匣为水平对开结构,后机匣为双层结构。叶片设计采用了带飞翼防泄漏结构的周向燕尾榫头转子叶片,及悬臂静叶。通过对BR700系列发动机研制及其高压压气机设计历程的介绍和高压压气机结构的解析,可加深对国外高压压气机结构设计技术的了解和吸收,促进国内结构设计技术发展,助推国内大发动机研制。  相似文献   
958.
为研究叶片在不同攻角下引起的气流分离对叶栅出口气流紊流度的影响,借助动态压力测量设备和测试技术,完成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在进口马赫数为0.677,攻角分别为0°、-10°和+8°三种典型工况下,尾迹非定常流动的测量。通过测量尾迹区域沿栅距方向和轴向的尾迹动态压力,并对动态压力数据进行时域分析,得到叶栅尾迹非定常流动的时均总压和压力脉动云图,揭示出尾迹区流动过程,同时还与叶栅的气动性能和气流稳定性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959.
针对某型航改燃气轮机压气机机匣振动超限故障,通过时频和振动幅值趋势分析,结合分解检查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发现平衡盘端面与刷环刷丝之间发生碰摩为根本原因,碰摩形式与传统涡轮叶尖与外环块之间的碰摩形式截然不同。通过定性分析发现,激振力主要通过低压涡轮输出轴传递,且因受№1支点的"杠杆"作用,对振动响应进行了放大;碰摩产生的激振力大小主要与引气量和二者间隙相关,刷环刷丝的表面刚性是随引气量变化的变刚度过程,分析了在燃气轮机动力涡轮转速稳定后,压气机动力涡轮基频幅值随燃气发生器转速提高而继续增大的原因,最后得到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  相似文献   
9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