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航空   22篇
航天技术   396篇
综合类   1篇
航天   12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科学家们正在忧心忡忡地关注着一群危险的小行星,它们有可能与地球相撞。但如何改变这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362.
陈丹 《太空探索》2006,(7):60-64,F0003
七.红外线所见极亮天体星系未来将如何演化? 根据星系演化的模拟.我们知道星系随着年轻小星系不断相撞,合成一体而成长.其实宇宙中的成熟星系也会相瞳,由于相撞可能是星系演化的要素,今后星系还会不断相撞而演化吗?  相似文献   
363.
王晓晖  闻新 《航天》2013,(11):60-61
太阳系中的3“M” 在太阳系中,有三类英文名称以“M”开头的小天体经常让人产生混淆,这三类小天体分别是流星体(meteoroid)、流星(meteor)和陨星(meteorite)。流星体、流星、陨石,都是宇宙中的碎屑,只是在不同状态与情形下有不同的名子。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尘,大至巨砾,但通常比小行星要小得多。它们并不是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旋转,而是在太空中以任意路径运行。多数流星体是由小行星、彗星、自然卫星等天体在撞击或分裂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364.
卞奇 《航天员》2014,(3):1-1
每当夜幕降临,星斗阑干,斑斓的星空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那微不足观的点点星芒,总能激发我们对巨大天体、浩渺太空的联想与思索。由小见大,见微知著,这不仅是星空传递给我们的奥秘,也是先贤在时间洗礼中总结的真谛。“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暗含了细小事件对大规律的反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揭示了微小积累之于成就大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65.
《中国航天》2007,(8):38-38
5月31日。全球14个航天局公布了作为其“全球探测战略”讨论的最新成果的一份文件,即“全球战略探测:协调框架”。这份文件反映了各航天局在空间探测前景方面的一项共识,那就是集中探测太阳系内那些有朝一日可能供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相似文献   
366.
第十行星?     
科学家在太阳系内新发现了一个比冥王星还大的天体。它会成为第十大行单,还是被当成第一大垃圾?这关系到我们对行星的定义。  相似文献   
367.
谢懿编译 《航天》2011,(10):50-53
美国航宇局的黎明小行星探测器在2011年7月抵达了小行星灶神星。关于太阳系行星的形成它会告诉我们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68.
自从地球上诞生出文明以来,能够让地球文明观察到的一个天体,首次突然消失不见了,其意义是多么深刻啊!这使得有关天体的形成与消亡再次变得富有争议并充满神秘性,经典的、传统的宇宙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怀疑与挑战。  相似文献   
369.
21世纪初,美国、俄罗斯、欧洲(含各国)、日本以及印度等国家或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深空探测发展战略和相应的规划与计划.为了实现这些战略和计划,首要之举就是突破关键技术.目前各国正在为月球、火星和更远天体的科学探测任务研发各类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70.
太阳系的行星阵容如果得以扩大。要更新的恐怕就不只是教科书和百科全书了。那些惯用九大行星做“命运预报”的占星家.想必也得制定新的应对方案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