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3篇 |
免费 | 651篇 |
国内免费 | 30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165篇 |
航天技术 | 339篇 |
综合类 | 310篇 |
航天 | 56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112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54篇 |
2017年 | 91篇 |
2016年 | 99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05篇 |
2013年 | 108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20篇 |
2010年 | 103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111篇 |
2006年 | 94篇 |
2005年 | 105篇 |
2004年 | 120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113篇 |
2001年 | 103篇 |
2000年 | 82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89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65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75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52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61篇 |
1988年 | 38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针对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难度较大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元件的底层隔板法,并采用理论推导、数值计算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公式推导,分析了元件用于流体壁面剪切力测量的原理,找出壁面剪切力和隔板前后压力差的函数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元件隔板前后差压与测得的流体剪切力的幂次方成正比。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测量元件的敏感尺寸是迎风薄片高度,高度越大,校准曲线斜率越小,幂次系数越小,而正比例系数越大。对底层隔板法壁面剪切力系数特性的研究,为探索其免标定应用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2.
913.
根据传统机翼气动外形设计的方案,结合CAD与CFD软件,本文提出了一套机翼气动外形设计流程,包括翼型选择、机翼平面参数确定、建立三维机翼外形模型、流场网格划分和典型飞行条件下的气动计算等多个部分。依据该流程,完成了一个满足设计指标的无人机大展弦比机翼外形的设计,充分说明了该机翼气动外形设计流程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14.
在飞机的起飞、降落、巡航飞行中,襟翼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全机有多块内、外襟翼,当分别绕各自不同的转轴运动时,会产生不同的圆锥运动.为实现所有的内、外襟翼同步运动,需对每块襟翼上的不同作动器进行精心设计、布局,及对作动器运动参数进行计算.这既非常关键,又相当复杂,一直是设计中的难题.介绍了现代客机襟翼作动器运动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15.
应用BP神经网络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嵌入式大气数据系统(FADS)算法研究。采用自主研发CACFD软件平台求解欧拉方程,计算获得飞行器头部的压力分布作为神经网络样本训练的输入,对应的来流状态,如静压、马赫数、迎角和侧滑角作为样本的目标训练神经网络,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FADS求解算法,并进行测试研究。研究表明,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FADS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求解精度,实时性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求解算法。研究结果得出,一定样本数范围内,FADS的求解精度随着样本数增加而提高;算法的平均误差随着测压点的增加而减小;包含大锥角位置测压点的布点组合,明显比只有小锥角测压点布点组合的求解结果平均误差要小;去掉顶点测压点,对算法的求解结果影响不大;1%压力测量误差时,神经网络泛化性能表现非常稳定。 相似文献
916.
对民用飞机座舱制冷系统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阐述,并对座舱制冷系统性能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17.
918.
运用Thermo-Calc计算软件分析碳化物对热作模具钢性能的影响,对新型热强耐蚀钢的合金成分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该成分合金钢的组织性能进行了试验表征。结果表明,该钢种的基体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其上有碳化物均匀,弥散分布;该钢种室温抗拉强度高达2 067 MPa,在620℃回火2 h时硬度为50HRC左右,在Na Cl腐蚀环境中耐蚀。 相似文献
919.
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纤维随机分布模型,对在环境温度t=80℃、相对湿度RH=90%条件下的芳纶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吸湿后的水分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从材料吸湿实验中所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根据模拟计算得到的水分浓度场对复合材料内部的吸湿应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复合材料在湿热环境下的水分吸收过程;复合材料内的水分浓度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增大,吸湿应力也随之升高,在纤维和基体界面处的应力最大,可达50 MPa以上。 相似文献
920.
以大量角盒试验件的试验实测值为依托 ,对常用的角盒计算方法进行了较客观的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工程可用的简化计算方法 ,这个方法使用方便 ,且具有工程上可接受的精度 ,因此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