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4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92篇
航空   1472篇
航天技术   246篇
综合类   272篇
航天   402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31.
湍流大涡数值模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技术的发展,大涡数值模拟(LES)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解决湍流流动问题.本文介绍了当前LES研究与应用的主要领域以及取得的成果,分析了LES的局限及实施的难点,并对LES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32.
大型客机防雷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引言闪电是一种高电压和大电流的自然放电现象,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平均每天发生约800万次闪电。由雷击引起的飞行事故也时有发生,1969年美国阿波罗12号宇宙飞船在发射升空时遭到雷击;1988年越南一架客机在曼谷上空遭雷击,76人遇难;2000年我国武航一架飞机在降落时遭雷击,51人遇难。  相似文献   
733.
以NACA0012翼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法分析了重力对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获得了过冷大水滴(SLD)的撞击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当水滴直径超过50μm时,重力对水滴轨迹以及极限轨迹的初始位置影响很大;SLD的水收集系数和收集区域都较直径为10~40μm的水滴(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25部附录C规定的防冰系统设计用水滴直径范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该结论可为飞机防冰系统的设计以及冰风洞中喷嘴安装位置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4.
本文给出了超声速大攻角情况下战术导弹气动力特性及压力分布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以Woodward,F.A.等人的有限基本解方法为基础。考虑了弹身头部涡、翼面前缘涡、翼面侧缘涡、后缘涡及诸运动涡系的影响,使其应用范围超出了小攻角的限制。 本方法适用于有、滚转有任意舵面偏转情况下正常式或前控导弹外形的气动力特性及压力分布计算。攻角范围直到25°。  相似文献   
735.
本文通过测力和水槽流态观察试验研究了战斗机和导弹式的翼体组合体翼涡破裂的推迟措施。利用安置于机翼(弹翼)前方和机体两侧的大后掠、小面积的机体边条所产生的边条涡的有利干扰,可以有效地推迟翼涡的破裂,从而达到提高最大升力系数和临界迎角的目的,试验表明,安置在不同位置的机体边条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最大升力系数C_(Lmax),在适当位置时,可提高临界迎角α_(kp)达2°~3°。  相似文献   
736.
大转角透平叶栅叶片反弯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同常规直叶栅相比 ,叶片反弯曲可改善端壁前缘区流动 ,降低前缘涡和通道涡强度 ,减小前缘涡损失及通道涡粘性耗散损失 ,整个叶栅的通流能力提高 3.2 % ,质量流量平均总损失降低19.1% ,同时 ,叶栅出口气流条件也得到改善。因此 ,对于大转角透平叶栅 ,在进行弯曲叶片的弯扭气动联合成型时 ,迫切需要研究和采用这种新的叶片叠积方式 ,以使二次流损失降低。  相似文献   
737.
本文建立了气-固两相流的多连续介质模型,并分别对突扩回流与大速差射流回流这两种与实际工程应用密切相关的复杂流动条件下的受限湍流气一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单相湍流回流流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符合良好。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表明,与突扩回流相比,大速差射流回流更有利于实现较高的颗粒浓度与气相回流区及低速尾流区的匹配,增加两相滑移速度,延长颗粒停留时间及强化两相间的混合。  相似文献   
738.
大后掠翼大迎角定常与非定常俯仰气动特性及其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忻鼎定  余光志  袁礼 《航空学报》1997,18(2):129-134
 对装有“前端襟翼”和“前缘襟翼”的74°后掠三角翼, 在迎角0°~ 90°范围的定常和非定常 (俯仰振动, f = 0. 4, 0. 8, 1. 2Hz) 的空气动力特性以及襟翼的控制作用作了实验研究。定常流的实 验结果与解N 2S 方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非定常俯仰振动使气动特性的变化出现迟滞现象, 但 仍能保持襟翼对定常流控制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装襟翼的三角翼的部分校测结果与文献中相应数 据一致, 表明实验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739.
绕翼型分离流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沛清  邓学蓥 《航空学报》1997,18(4):385-389
利用大涡模拟技术,对不同来流迎角下的NACA0012翼型绕流结构进行了数值模拟,详细地给出了翼型绕流分离流结构随迎角的变化特征和翼型在分离绕流中的气动力参数。在数值模拟中,采用了弱压缩流的控制方程,用贴体坐标技术进行了网格生成。  相似文献   
740.
评定飞机的大迎角特性失速试验和尾旋试验,失速试验的目的是确定最大可用升力边界;而尾旋试验的目的是确定飞机超出正常迎角范围时的动力特性并为飞行员建立一套适用的尾旋改出方法。失速试验一般是按预先规定的速度减小速率或过载量级逐渐趋于失速,但处于安全考虑,在未达到气分离时便停止试验,之后,对飞机进行专门改装,经过指定数目的旋进行有意尾旋,从而确定尾旋改出技术,这种常规失速/尾旋试飞方法,无法准确地描述飞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