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9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114篇
航空   1249篇
航天技术   74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15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蒋文凯  贺业光  杨天华  张涛  李润东 《推进技术》2021,42(12):2772-2779
为了研究圆角横槽结构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选取槽深、槽宽、圆角半径、吹风比四个影响因素进行正交实验,采用压力敏感漆测试技术对圆孔冷却结构和圆角横槽结构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低吹风(BR=0.5)、中吹风(BR=1)比、高吹风(BR=1.5)比下,除Case3外,圆角横槽的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均高于单一圆孔。圆角横槽的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对于圆孔冷却结构最高可以提高127%,Case1-Case9中,优化组合的结构参数为:槽宽2.4D,槽深0.6D,圆角半径0.9D,优化组合面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相对于气膜冷却效率最低的Case8可以提高177%。在槽宽、圆角半径、槽深、吹风比四个影响因素中,吹风比对圆角槽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程度最大,其次分别是槽深、槽宽、圆角半径。  相似文献   
992.
周柱  张尔扬  卢树军 《宇航学报》2012,33(5):661-668
采用阵列天线对GPS接收信号进行干扰抑制,在信号处理时引入时延,形成空时二维处理的模式.空时二维抗干扰由于运算量大而导致在实际实现困难,必须进行降维处理.多级维纳滤波(MWF)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滤波器的维数,但是经典的MWF方法存在子空间维数估计不准的问题.本文对于多级维纳滤波方法进行了分析,利用MWF的分析滤波器将接收信号矢量映射为另一信号矢量.通过对该信号矢量的协方差矩阵进行分析,找到一种判断子空间维数的稳健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估计出噪声子空间维数.与传统的设定MSE门限的方法相比较,得出用本方法估计子空间维数更为准确可靠,抗干扰性能更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为了研究氢氧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喷注器多孔面板的发汗冷却特性,采用一维非热平衡能量方程模型对其进行了数值传热计算,计算模型考虑了冷却剂氢的变物性和多孔结构内固体与流体之间的对流换特征。分析总结了多孔结构固体导热率、孔隙率、颗粒特征直径和燃烧室热流密度等因素对多孔面板发汗冷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较高导热率的多孔面板制造材料能够降低燃气侧面板温度和减小面板温度梯度;孔隙率一般在0.1~0.2为宜;随着颗粒特征直径增大冷却剂与多孔结构固体之间的换热能力明显下降,燃气侧面板温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有去旋进气共转盘腔内流动换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左边转盘高位带去旋孔且附有内隔片的共转盘腔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去旋角、旋转雷诺数、去旋喷嘴进气无量纲流量系数等参数对共转盘腔内的流动结构、压力损失和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盘腔内的总压降随无量纲流量系数的增加呈"S"形变化趋势;旋转雷诺数和冷气无量纲流量系数的增大都能增强转盘表面的换热效果;与预旋转静盘腔相比,去旋进气共转盘腔能使出口气流温度更低,冷却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大涡模拟分析气膜冷却的湍流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孙纪宁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9):1971-1977
用大涡模拟考察了单孔平板气膜冷却的湍流场,气膜孔沿流向倾斜30°,气膜出流的雷诺数为2600,吹风比为0.5.计算结果表明:①气膜孔内的流动分离增加了湍流动能,导致气膜冷却效率的降低,在设计中要尽量避免或减少流动分离;②与射流侧向扩展有关的涡黏性系数在气膜孔两侧存在峰值,而采用各向同性的湍流模型预测气膜冷却时,涡黏性系数的峰值出现在射流与主流的剪切区,因此会高估射流的垂直穿透而低估射流的侧向扩展;③可以用大涡模拟辅助建立各向异性的湍流模型,以便提高湍流模型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96.
姚玉  张靖周  何飞  郭文 《航空学报》2010,31(7):1312-1317
 运用RNG湍流模型对具有气膜冷却的涡轮叶栅通道内部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叶栅通道主流入口雷诺数Re=4×105~6×105和二次流吹风比M=0.5~3.0范围内,沿吸力面3个典型弦向位置处(分别对应叶栅通道喉部上游、喉部和喉部下游)开设收敛缝形孔对叶栅通道损失系数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冷气喷射仅对孔附近区域的压力系数产生影响;位于喉部上游位置收敛缝形孔的能量损失及总压损失系数最低,大部分工况中位于喉部下游位置收敛缝形孔的损失系数最高;与圆形孔相比,位于喉部上游位置收敛缝形孔既具有好的冷却效率又具有低的损失系数。  相似文献   
997.
气壁镀镍和冷却剂入口对再生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玉东  孙冰 《航空动力学报》2010,25(12):2834-2838
考虑冷却剂入口模型及气壁镀镍,对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再生冷却通道和冷却剂进行三维流动与传热耦合计算.采用经验公式计算燃气侧对流及辐射换热,冷却剂为甲烷,考虑其物性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所得结果表明:冷却剂入口二次流及突扩流场的叠加,使局部压力损失变大,影响进口下游较大区域流动传热状况;气壁镀镍能提高气壁的耐高温性,降低气壁锆铜的温度.   相似文献   
998.
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气膜孔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气膜孔内雷诺数(Re=10 000~50 000)、气膜孔倾角(α=20°~40°)及长径比(l/d=4~6)对气膜孔内部表面传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在研究参数范围内,结果表明:①气膜孔内表面传热系数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强;②增大孔倾角,气膜孔进口附近的表面传热系数有较大幅度的提高;③气膜孔内周向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沿程呈单调下降的趋势,在小长径比下气膜孔内总体平均表面传热系数较高.  相似文献   
999.
涡流冷却推力室中涡流结构的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飞  李家文  常克宇 《推进技术》2010,31(2):165-169
涡流冷却是一种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冷却方法,可以简化推力室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本文首先介绍该类型推力室的工作原理,并对涡流的结构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内外涡流的速度分布特点。通过冷流场计算,验证了涡流结构分析的正确性。由于流体的粘性,减小了内部涡流的速度及涡量强度,影响推进剂的掺混及燃烧。通过对氧化剂喷嘴入射角的优化,发现氧化剂喷嘴倾斜一定的角度,可以增加内部涡流的速度及涡量强度,将有助于提高涡流冷却推力室中推进剂的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000.
大小孔交替排列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小气膜孔交替排列(均匀排列的圆柱形单孔两侧分别开设一个平行的小孔)情况下的流动和换热,并与常规的圆柱形单孔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大小气膜孔交替排列提高冷效的机理,研究大小孔的孔径比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在圆柱形单孔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平行的辅助小孔,大小孔冷气射流的肾形涡相互干涉,导致主气膜孔下游的肾形涡的尺度和强度与圆柱形单孔相比均有明显降低,气膜冷却效果明显改善.相同冷气量下,小孔孔径越大,分配的冷气流量越大,对主孔冷气射流的干涉作用越强,气膜冷却效果改善越明显;当小孔孔径d2=4mm时,气膜冷却结构类似常规的离散圆柱形气膜孔,气膜冷却效果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