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5篇
  免费   955篇
  国内免费   652篇
航空   3642篇
航天技术   1404篇
综合类   554篇
航天   3342篇
  2024年   66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271篇
  2019年   216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298篇
  2013年   311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347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77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57篇
  1998年   172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70篇
  1992年   174篇
  1991年   142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60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51.
叙述海湾战争中的电子对抗情况,根据有关多国部队的隐身飞机、反辐射导弹、有源干扰和无源干扰等情况,分析了多国部队的电子战动态、伊拉克军队防空导弹系统的电子对抗能力.论述雷达“四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2.
153.
本文根据线性最优调节器加权阵与闭环系统极点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综合最优系统设计法,使系统同时具有良好的动特性和较强的鲁棒性。文中应用这种方法对某型飞行器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使飞行器性能指标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4.
155.
“海响尾蛇”投入使用已有四年,它是舰载中程面空导弹中唯一具有反导弹能力的系统,因而现在它正开始新的应用.目前它有一种新的模块系统,因而其作战功能增强了,并适用于各种舰只.介绍模块式“海响尾蛇”的组成部分,以及红外差动跟踪(EDIR)型“海响尾蛇”的工作原理;最后提供导弹的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56.
本文简述了相干两点源干扰反雷达导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相干两点源在空间相干场的栅瓣特性,非畸变区与畸变区的相位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分析被动雷达导引头在远场与近场跟踪相干两点源的性能,分析研究抗反雷达导弹的可能性,提出适当选择两点源之间的距离L和两点源的电压幅值比β,有可能将反雷达导弹诱偏于两点源之外。本文为进一步定量分析两点相干源抗反雷达导弹的效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7.
普通脉冲雷达由于存在地物杂波干扰不能探测到低空飞行的飞机,多普勒雷达由此应运而生.雷锡恩公司首次研制了连续波多普勒雷达,并将之应用于“麻雀”和“霍克”导弹中.以后人们又研制了脉冲多普勒雷达,它兼有脉冲雷达和连续波雷达的特性.介绍雷锡恩公司研制连续波雷达中的关键技术,叙述防空问题的特殊观点.详细论述低空防空武器制导系统的基本技术问题(主要有指令、噪声和尖叫声等)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最后介绍低空防空导弹技术和雷达技术的进展以及现状.  相似文献   
158.
对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概念进行了分析,运用了两种描述防空导弹引战配合效率的方法一条件杀伤概率和概率比,并分别分析了这两种方法使用的不同阶段,条件杀伤概率主要用在导弹的初级设计阶段,概率比由于引入了制导误差加权的概念,用在导弹设计的后期,因此在导弹设计的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描述引信与战斗部配合效率,将更能体现引战配合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9.
李陟  李建荣 《航天电子对抗》2005,21(4):33-36,54
简要分析反辐射对抗技术的发展应用情况,分析并提出了雷达有源诱偏与反辐射导弹对抗性能评估试验方法,最后介绍了一种抗反辐射导弹有源诱偏路馈半实物仿真系统研制与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60.
多体分离抛撒初条件与分离特征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益农  贾区耀 《宇航学报》2005,26(2):140-142
多次风洞自由飞多体分离抛撒实验均证实了被抛撒物运动初条件对抛离成功与否有决定性影响;为此可采取"戴帽"措施;但数值计算结果与此相反,因而需深入开展研究,解决问题。常规形式的风洞测力方法,无法模拟各分离体之间很大的相对速度。分离过程中"特征时间"是很小的,因而风洞实验以及数值计算必须计及非常小的"特征时间"所反映的非定常气动力。多体分离的实践表明,至少在快速分离过程中运动动力学相似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