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8篇
航空   207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34篇
航天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新型的多孔材料以其重量轻、强度高备受航天工程设计人员的亲睐,尤其是作为隔热材料使用,可以说是航天工程热防护系统的热门材料.多孔介质在辐射热传递方面具有吸收发射和散射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其接受外来热流的作用下,于内部达到热能量平衡,求解这一平衡方程就可以求出辐射热流在材料中的分布.由于求解这一方程的困难,许多学者对材料特性...  相似文献   
12.
烧结双多孔介质中沸腾换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小林  郑平  晏刚  马贞俊 《宇航学报》2004,25(6):690-693
对由铜粉烧结而成的三种双多孔介质结构进行了沸腾换热的实验。为了便于比较,同时对两种单多孔介质进行了沸腾换热实验。结果发现:当双多孔介质的微孔径和单多孔介质的孔径相同时,双多孔介质的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比单多孔介质高得多;对于同样微孔径的双多孔介质,存在最佳的粗孔径,其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最大;当逆静水压头减小的时候,换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09,18(4):113-118
异质多孔金属纳米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据中国航天新闻网2009年5月31日报道,近日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化学院丁轶教授课题组在异质多孔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多孔陶瓷氢气发汗冷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青  孙纪国 《推进技术》2014,35(10):1387-1391
为了研究复合材料微孔发汗冷却热防护技术,研究了冷冻浇注成型工艺定向直孔道碳化硅多孔陶瓷在高压高热流密度时氢气的发汗冷却特性。用电弧加热主流空气产生高温燃气、氢气发汗冷却对多孔陶瓷材料进行了13次热试验研究。试验的材料孔隙率为10~28%,燃烧室压力为3.6~7.9MPa,冷却氢气注入率为0.008~0.021。试验表明,当多孔陶瓷材料氢发汗冷却的注入率为1%时,主流高温燃气与微孔壁面之间的换热减少了30%以上。多孔陶瓷材料氢发汗冷却可以有效减小壁面与燃气之间的对流热流。研究得出了陶瓷多孔材料在高压大热流环境下用氢气发汗冷却的性能关联式。  相似文献   
15.
对Sellers叠加模型[1] 作了阐述和推导。应用传热传质类比原理 ,进行了单排孔及多排孔阵绝热温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该叠加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两者在实验范围内吻合较好。表明该模型可用于燃烧室多孔冷却火焰筒的壁温预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某机主起落架半轮叉上的法兰盘与轮毂多孔联接中长期存在的协调互换问题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含内热源的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问题,采用非正交多弛豫时间(MRT)格子Boltzmann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Rayleigh数(104 ≤ Ra ≤ 106)、内热源布局方式(水平、垂直及对角布局)、内热源几何尺寸大小(A=1/16,1/8,3/16,1/4)及两内热源间的间距(S=5/64,13/64,21/64)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a=104,105和S=5/6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内热源采用对角布局方式可获得更好的对流换热效果;在Ra=105,106和S=13/64,21/64的情况下,水平布局方式更优;在内热源采用水平布局,Ra=104的情况下,任意内热源几何尺寸,对流换热效果均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而增强;而随着Ra增大,内热源几何尺寸减小,对流换热效果随着内热源间距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后随着内热源间距增大其对流换热效果减弱;对角布局也有相似规律,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随着内热源几何尺寸的增加,其对流换热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18.
空间轴承的供油系统主要目标是实现对飞轮轴承的长时间、稳定、微量供油,利用微孔介质的复杂结构可能有效实现这一目标,但目前的渗流机理和规律尚不明晰,主要问题在于多孔介质结构难以调控、多孔结构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复杂、渗透率受装配压力影响等.芯阀材料一般经过两步制成:先对颗粒物质进行冷压,再对冷压得到的结构进行烧结得到成品.目前的生产过程主要以经验为主,机理不清,难以精准调控.本文在数值上结合离散单元法与格子玻尔兹曼方法对颗粒堆积结构在冷压过程中的渗透率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离散单元法模拟颗粒堆积结构冷压过程,再用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进行渗流模拟,得到不同摩擦角下得到的冷压结构的渗透率变化.本研究为全面揭示多孔介质冷压结构与渗透率的关系及其微观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进气畸变试验是航空发动机气动稳定性评定的重要方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仿真的畸变网设计框架,克服了传统设计方法无法准确逼近目标畸变图谱、实验迭代次数多的缺点。提出了将畸变网格简化为多孔介质模型,采用CFD工具逼近目标图谱的畸变网设计方法。最终完成了300mm尺寸的畸变发生器的实物设计及风洞试验,实际的畸变指数与设计目标误差小于1%,试验结果表明设计框架可以高精度、高效地模拟畸变要求。  相似文献   
20.
液态水相变发散冷却的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液态水为冷却介质,采用高温合金粉末烧结多孔材料制造平板实验件,实验研究了具有液态水相变的发散冷却特性.用远红外热像系统记录实验平板热端表面温度分布,通过热电偶及压力传感器监控冷却腔内温度和压力变化,从而分析液态水的相变过程.实验表明:随着液态水注入率的增大,平均冷却效率不断提高;当液态水在暴露于高温主流的平板表面发生气液相变时,平均冷却效率趋于稳定且不再大幅上升;主流温度与液态水注入率决定了液态水的相变位置,并对冷却腔内压力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