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41篇 |
免费 | 1911篇 |
国内免费 | 132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467篇 |
航天技术 | 1138篇 |
综合类 | 1406篇 |
航天 | 29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1篇 |
2023年 | 396篇 |
2022年 | 485篇 |
2021年 | 496篇 |
2020年 | 494篇 |
2019年 | 529篇 |
2018年 | 265篇 |
2017年 | 406篇 |
2016年 | 438篇 |
2015年 | 350篇 |
2014年 | 542篇 |
2013年 | 501篇 |
2012年 | 737篇 |
2011年 | 770篇 |
2010年 | 514篇 |
2009年 | 675篇 |
2008年 | 732篇 |
2007年 | 658篇 |
2006年 | 530篇 |
2005年 | 523篇 |
2004年 | 519篇 |
2003年 | 529篇 |
2002年 | 458篇 |
2001年 | 477篇 |
2000年 | 413篇 |
1999年 | 310篇 |
1998年 | 378篇 |
1997年 | 363篇 |
1996年 | 369篇 |
1995年 | 310篇 |
1994年 | 305篇 |
1993年 | 289篇 |
1992年 | 302篇 |
1991年 | 223篇 |
1990年 | 195篇 |
1989年 | 225篇 |
1988年 | 80篇 |
1987年 | 79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31.
综述了近年来SiC基复合材料的裂解碳(PyC)及其衍生物、BN及其衍生物、新型界面相和复合界面相的力学及抗氧化性能改性效果、相关影响因素及不足之处,比较了几类常见的界面相制备工艺。其中,PyC界面相力学改性效果好但抗氧化性差,添加B元素仍难以克服其本征不耐氧化性;BN界面相综合性能佳,但具有中温脆性且不防潮;复合界面相优势众多,但热膨胀系数失配、化学相容性差等问题不可忽视;新型界面相在性能或制备方式上难以兼顾。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完善性能数据库和损伤机理、探索更多新型界面相类型,以及深入挖掘现有界面相制备工艺的潜力等。 相似文献
632.
通过对国内外大量镍基单晶合金的细观试验现象及结论进行分析,给出了单晶合金细观2相结构的主要变形特征,并研究得到影响单晶合金初始细观结构及其变形的3个因素分别为γ′初始尺寸、形状及γ/γ′初始错配度。结果表明:在高温、较高应力的条件下,γ′的初始尺寸为0.45 μm(γ′体积分数约为70%),初始形状为立方块且不发生任何预筏化,初始错配度为负且绝对值较大时,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633.
样本重复使用失效响应曲线分析结构可靠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基于样本重复使用失效响应曲线逼近法,为充分利用迭代过程中的样本点,提出了样本重复使用的思想,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可靠度指标作为收敛条件,从迭代收敛后的所有样本点中选取靠近失效界线处的样本点构造失效曲线响应函数,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的方法计算可靠度.多个算例表明:该响应函数避免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函数响应面的模拟,降低了模型维数,又由于适当地 引入了带交叉项、具有曲线旋转功能的响应函数,因此能够很好地逼近失效曲线,有效地提高可靠度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634.
苏继龙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7,14(3):40-44
本文在文〔1〕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飞机左右对称子结构间的耦合度以及外挂联接刚度失调量的大小等因素对振型局部化程度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数据揭示了各参数对局部化程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35.
636.
637.
以二维非定常Navier-Stokes方程为模型方程,采用Jameson有限体积并引入变系数隐式残值光顺及固接网格计算了直升机旋翼不同展向位置处翼剖面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而采用插值的方法模拟直升机在悬停及前飞状态下,旋翼的桨叶所受的非常气动力载荷,并将之与桨叶的结构振动方程相耦合,求解其时域内的结构响应,非定常下气动力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做了对比,两者比较吻合,旋翼结构响应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638.
以JL8飞机为例,运用新的理论,分析了飞机结构下陷的疲劳寿命,以及影响下陷寿命的关键因素,从而找到了一条提高飞机结构下陷寿命的途径。 相似文献
639.
640.
承力口盖是飞机的主要受力部件之一,结构复杂,用TC4SPF/DB结构代替原来的高强合金钢焊铆结构后,不但解决了原结构制造困难的技术关键,同时还取得了减重和降低生产成本的显著效果,本文将结构设计和试验两方面介绍这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