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1篇
航空   222篇
航天技术   35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2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91.
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内非定常流体力主要通过流体—壳体以及流体—转子—支承—壳体两条传递途径激励壳体发生振动,对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造成威胁。为获得流体激励下涡轮泵壳体振动特性,建立了两条流体力传递途径下涡轮泵壳体振动响应定量预测方法,利用发动机热试车结果对预测方法的精度及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不同途径下涡轮泵壳体的振动特性。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涡轮泵流体激励壳体振动预测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壳体振动响应主导频率及幅值,主频幅值误差小于13.85%;壳体的最大振动能量源自于泵内动静干涉非定常流动与壳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流体—壳体途径是涡轮泵流体激励壳体振动的主要来源,其引起的壳体振动响应幅值相比流体—转子—支承—壳体传递途径大2个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2.
几何非线性固体壳单元新列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义广义应力,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刚度矩阵,以克服固体壳元的厚度自锁问题;由一个基于广义应力的新的非线性变分泛函,推导了一个用于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十八节点固体壳单元,精心选择低、高阶应力插值模式,保证二者正交,且对应于低阶项的刚度阵与减缩积分单元相当,对应高阶项的刚度阵用于克服单元的零能模式且可推得显式,从而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此外该单元还拥有优秀的收敛性能,即使在非常大的载荷步下也能取得好的收敛结果。  相似文献   
193.
本文给出了两个三维四向整体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圆锥壳体临界外压的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三维四向整体编织复合材料壳体临界外压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较好,计算时试验修正系数可取0.8。  相似文献   
194.
采用数值方法对某2 m纤维缠绕壳体封头在内压作用下的位移进行了分析。采用层合单元建立该纤维缠绕壳体封头的变厚度数值分析模型,得到壳体内压作用下的变形模式。数值分析结果与水压试验得到的封头位移数据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带金属接头的复合材料壳体开口尺寸决定了前后封头的位移模式。前封头以复合材料部分的内压变形为主,在距离极孔约400 mm位置处发生最大位移,其值为21.8 mm。后封头以金属部分的内压变形为主,在后堵盖处发生最大位移,其值为30.4 mm。  相似文献   
195.
针对纤维缠绕成型过程中存在纤维交叉起伏结构,导致纵向缠绕层纤维发挥强度不理想问题。构建了考虑复合材料多尺度结构特征的宏-细-微观跨尺度模型,开展了基于纤维细观尺度的渐进损伤实效行为研究,实现了结构失效状态及强度折减系数在不同尺度间的传递,最终预示了纤维缠绕壳体损伤失效。制备了直径300 mm的纤维缠绕壳体并开展水压打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跨尺度方法预测爆压值与实验测试值误差为1.4%,且所得整体应力分布较传统层合建模方法和实验值更为吻合。该分析方法可以为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精细化设计分析提供参考价值,提升了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工艺-设计一体化技术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96.
吴晓明  彭超  王玉  郭蓓 《火箭推进》2021,47(4):96-102
为了提高某型号发动机低压壳体铸件合格率,对壳体加工后轴承冷却孔缺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工艺改进措施.采用内窥镜检查、剖切检查,确定缺陷形貌及产生位置,运用仿真模拟软件对原铸造工艺方案进行模拟,基于凝固过程仿真结果以及产品结构分析,确定了缺陷产生原因为温度场不协调及缺乏有效补缩源.针对缺陷产生原因提出工艺改进措施,改进冷...  相似文献   
197.
本文考虑到宇航压力容器的构成和使用特点:即对裂纹、应力腐蚀或氢损伤等的敏感性及损伤在特定的应力和环境下具有发展的特性,就宇航压力容器脆性破坏的预估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容器中可能存有损伤的假设,提出了容伤模量的概念,用以描述容器的损伤容限。鉴于容器的脆性破坏多发生于水压验证试验中,本文给出了使用容伤模量确定水压验证压强的公式,并认为用验证压强预估容器的脆性破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8.
由于固体火炸药有着较高的冲击与摩擦感度,采用机械切削和人工铲挖方法,从金属壳体内清除报废的固体推进剂或炸药,具有很大危险性,有时受金属壳体结构的限制,难以施工。  相似文献   
199.
本文对壳体问题提出一个h-p-n的自适应有限元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局限于轴对称问题。算法通过圆柱形壳体的例题得到验证。实践证明,方法具有计算可靠,快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0.
龙玉珍 《推进技术》1997,18(4):50-50
1997年4月25日,美国一个工业组织的团队,再次进行了单级固液火箭发动机的飞行试验。发动机长5.73m,直径152mm,固体燃料为端羟基聚丁二烯,液体氧化剂为液化氧化亚氮。称为Hyperion的固液探空火箭,由环境航空科学公司(EAC)制造,由NASA沃洛普斯飞行基地发射,飞行19s后达33.4km。1997年1月8日的单级发射中,该火箭达到36.5km的高度。这次发射试验的目的是要用整体的降落伞回收系统回收火箭壳体,结果表明,回收的发动机壳体几乎和静态试车后壳体的状况一样。Hyperion现用的固液推进剂,发动机海平面比冲为2205N·s/kg,燃料利用率超过99%。若采用高密度、高能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