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411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航空发动机涡轮转子叶片工作在高温、高转速、高气动负荷的极端恶劣环境下,在进行表面温度测量时,热电偶在叶片表面的集成/防护尤为重要,热电偶集成结构各组件之间的结合强度决定了涡轮转子及附加测量结构能否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针对基于增材制造和火焰喷涂的涡轮叶片表面热电偶集成结构,以涂层厚度、热电偶直径及增材结构形式作为设计参数,共设计9种热电偶集成结构,进行有限元仿真和强度分析,研究各变量对组件结合面强度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从参数矩阵中选择最优的设计构型,进行热电偶集成/防护,并通过高速旋转试验验证了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72.
增材制造(AM)技术发展迅速,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合金构件的加工制造,而很多增材制造合金构件承受循环载荷,疲劳失效破坏十分普遍。通过建立考虑增材制造过程影响的疲劳损伤模型,计算了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疲劳寿命。给出了弹塑性本构模型和考虑增材制造过程参数的疲劳损伤模型,进而给出了疲劳寿命计算的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增材制造金属材料进行了疲劳寿命预测,预测值与试验值基本吻合,并从疲劳数据的分散性及增材制造金属材料内部的孔隙率2个方面分析了计算误差;讨论了体积能量密度比对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为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评定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3.
针对空间探测载荷的轻量化需求,以空间等离子体探测的静电分析器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轻量化设计和验证。在材料及加工方式选择方面,充分利用增材制造这一新兴加工手段,打破传统轻量化设计时追求低密度材料的思路,对比多种材料及加工方式下设备重量及力学表现,确定铝合金为主要材料,3D打印为主要加工方式。在结构设计方面,基于3D打印加工的优势,在减小设备各部分结构厚度的同时,适当设置加强筋以解决薄壁在后处理时易产生形变的问题。采取上述方案设计的设备质量减少至1.2 kg,比使用镁合金及传统加工方式的设备质量(2.2 kg)下降45%。以典型航天任务的鉴定级力学试验条件作为输入,开展了设计模型的有限元仿真,完成实物加工装配以及力学试验,验证了该设计的抗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74.
夹芯复合材料在受到弯曲、剪切和冲击等载荷作用下易发生脱层损伤。脱层损伤程度与Ⅰ、Ⅱ型断裂韧性密切相关。起圈织物由于在其厚度方向引入环状纤维束,增强了与芯层的结合能力,使其在抗分层方面性能优良。本文主要研究起圈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的Ⅰ/Ⅱ型界面断裂韧性。根据试验标准分别制作了平纹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和起圈织物泡沫夹芯复合材料。采用双悬臂梁试验(Double cantilever beam, DCB)和末端缺口挠曲试验(End notch flexure, ENF)对上述试验件的增韧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环状纤维束的引入大大提高了界面性能。起圈结构相较于平纹结构的Ⅰ型断裂韧性GⅠC提高了434%,Ⅱ型断裂韧性GⅡC提高了400%。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内聚力模型来描述裂纹的扩展,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75.
激光增材修复技术适用于军用飞机金属零件的快速高效修复,是延长飞行服役年限和提升自主航空维修能力的重要推力。本文介绍了选区激光熔化成形、激光直接沉积成形、激光熔覆以及激光-电弧复合增材制造等激光增材修复技术特点,阐述了激光增材修复过程中常见的塌边、表面球化、气孔以及裂纹等不同尺度缺陷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法,总结了激光能量密度、搭接率、填充材料供给速度、保护气体流量、时间参数和扫描路径等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工艺优化特点以及施加外加能场和优化设计专用填充材料改善修复性能。最后,列举了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在飞机机翼梁、涡轮叶盘、单晶叶片以及起落架等金属部件维修中的应用,并对激光增材修复技术在辅助系统设计、多能场融合、评价标准制定以及可移动激光增减材修复设备研发等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6.
577.
针对悬臂梁结构振动控制问题,开展基于内嵌式颗粒阻尼(embedded particle damper, EPD)减振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应用有限元法分析悬臂梁振动特性,围绕梁前三阶模态频率开展振动控制实验,通过改变填充颗粒的参数(粒径、填充率)和激励力,比较悬臂梁在不同填充情况下的振幅,并使用半功率法计算阻尼比。采用离散元法分析不同情况下颗粒的流变行为,以确定阻尼器最优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填充率为90%时EPD减振效果最佳;填充颗粒的粒径与系统所受激励有关,本文模型中,激励振幅为80μm时,梁前三阶模态频率下分别填充直径为8、6、1 mm颗粒时效果最好,减振率分别为47.5%、48.7%及71.2%,阻尼比分别提高1.7、3.1及2.1倍。  相似文献   
578.
利用激光熔化沉积技术制备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板,利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技术,对沉积态组织进行分析,测试沉积态组织的室温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激光熔化沉积15-5PH不锈钢沉积态组织由沿沉积增高方向贯穿多层外延生长的柱状晶组成,柱状晶内包含多个细长整齐排列的胞状树枝晶,枝晶内为马氏体组织,枝晶间为铁素体;沉积态组织中弥散分布大量细小的NbC析出相,尺寸12~20 nm;15-5PH不锈钢沉积态组织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纵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 128.5 MPa和14.0%,横向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1 101 MPa和12.25%。  相似文献   
579.
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装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作为重要的金属增材制造工艺方法,电子束增材制造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电子束熔丝增材制造技术可满足航空大尺寸结构件的快速低成本制造,并可用于高价值零件的修复。电子束选区熔化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结构以及难熔合金制件的制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在对国内外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发展需求、目标、共性关键技术、应用、战略支撑与保障5个方面综合分析,绘制了面向2035年的航空装备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以期为航空装备电子束增材制造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0.
有效评价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疲劳强度,是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可重复使用飞行器主承力结构的关键。以DED-TA15钛合金为研究对象,基于3种应力水平下标准圆棒试件的成组疲劳试验结果,建立了描述DED-TA15钛合金疲劳寿命分布的双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采用EM算法,建立了双峰对数正态分布的参数估计方法;采用Bootstrap方法给出了指定置信度和可靠度要求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在军机DFR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适用于DED-TA15钛合金的DFR值计算方法。与传统单峰对数正态分布相比,双峰对数正态分布更精确的描述了疲劳寿命分布,提高了高可靠度和高置信度要求下的疲劳寿命,DFR值也有所提高。该方法降低了因描述模型不精确导致的对设计许用应力的过度限制,有效的提高DED-TA15钛合金的使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