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39篇
航空   258篇
航天技术   63篇
综合类   56篇
航天   10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纳米SiO2填充杂萘联苯聚醚酮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悬浮液共混法制备了纳米SiO2填充新型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聚芳醚酮(PPEK)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摩擦性能和热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纳米SiO2含量为1%时,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纳米SiO2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比纯树脂有了明显提高,当纳米SiO2含量达到7%时,摩擦磨损综合性能最好,且在大载荷下纳米SiO2更能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DSC测试表明,7%纳米SiO2填充PPEK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纯PPEK相当。  相似文献   
472.
采用LES(large eddy simulation)+FW-H(Ffowcs Williams-Hawkings)方程,研究了圆柱表面使用不同PPI(pore number per inch)和厚度的多孔介质对圆柱尾迹及圆柱-翼型干涉噪声的影响,探索了多孔介质的降噪规律和机理。结果表明:多孔介质能稳定圆柱表面的剪切层,抑制旋涡脱落,从而削弱尾迹对下游翼型的影响,圆柱单音噪声最大可降79 dB,翼型单音峰值降低13.22 dB,宽频噪声降低20 dB;多孔材料PPI的变化对降噪效果影响较小,而厚度是影响流场模态、降噪效果及气动性能的一个关键参数;多孔材料厚度合适时,圆柱-翼型流场形态为“剪切层模态”,可有效降低湍流干涉噪声;多孔材料厚度较小时,发现了一种流场形态,即“剪切层-尾迹模态”,导致翼型噪声增大;合适的多孔介质厚度不仅降噪效果显著,对圆柱-翼型的气动性能也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73.
半透明介质广泛存在于工业和化工设备中,其热辐射特性在研究介质传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随机粒子群优化(Stochas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SPSO)算法,从角度光散射测量信号中反演半透明介质的热辐射特性参数,即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不对称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与随机粒子群算法(Stochas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SPSO)相比,ISPSO算法避免了局部最优和收敛精度低的现象,即使在5%的随机测量误差下也能获得合理的检索结果。当只需要研究两个参数时,反结果的鲁棒性是令人满意的。当反演的参数较多时,反演精度会降低。此外,在5%随机测量误差下,同时反演多个辐射特性参数时,即吸收系数、散射系数和不对称因子,本文提供的方法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提供的反演方法是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可以同时估计半透明介质中的多个辐射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474.
层流控制、复合材料、全电驱动等创新性航空技术的应用给传统防/除冰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高电压驱动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新概念防/除冰方法因其没有复杂的机械构造和潜在的气动耗损,从而有潜力成为下一代飞行器采用的防/除冰方法。该综述从飞行过程中的结冰与防/除冰研究、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特性研究、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研究等三个方面,对等离子体防/除冰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包括:1)以等离子体空气动力与热激励为主要因素的多物理场耦合机制;2)等离子体激励下多物理场非平衡相变演化规律与防/除冰机理。上述科学问题的研究包含了等离子体物理特性、流动控制机理、结冰机理、防/除冰规律等众多流体力学前沿方向,等离子体防/除冰研究的难点在于涉及多物理场耦合和多时间尺度,因此,相应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验观测技术成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的关键突破点。探索等离子体激励防/除冰机制以及解决面向工程应用的技术问题,是下一步需要聚焦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75.
476.
针对悬臂梁结构振动控制问题,开展基于内嵌式颗粒阻尼(embedded particle damper, EPD)减振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应用有限元法分析悬臂梁振动特性,围绕梁前三阶模态频率开展振动控制实验,通过改变填充颗粒的参数(粒径、填充率)和激励力,比较悬臂梁在不同填充情况下的振幅,并使用半功率法计算阻尼比。采用离散元法分析不同情况下颗粒的流变行为,以确定阻尼器最优设计参数。结果表明:颗粒填充率为90%时EPD减振效果最佳;填充颗粒的粒径与系统所受激励有关,本文模型中,激励振幅为80μm时,梁前三阶模态频率下分别填充直径为8、6、1 mm颗粒时效果最好,减振率分别为47.5%、48.7%及71.2%,阻尼比分别提高1.7、3.1及2.1倍。  相似文献   
477.
478.
通过设计的试验电路,研究了零电压型混合式限流装置换流过程中的燃弧能量及开距长度对于介质恢复时间的影响,对临界击穿电压值函数内的参数进行了拟合,得到了一些规律性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